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什么是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的影响)

KTV免费预定 2022-11-21 10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中国人民银行增加 逆周期调节因子

因为中国经济一如电影《生死时速》,炸弹已经绑了在巴士上,主角要不断的踩油门,保持车速在某个时速以上,才能避免炸弹爆炸;同样地,中国为了避免「债弹」爆破,看来只能不断踩油门,增加负债占GDP的占比。

中国债务问题日益严重,但中国GDP却一直节节上升,并保持7%至9%之间。说穿了,就是依赖强劲信贷增长推动GDP造好,即以「泡沫」掩盖「泡沫」。不过,近年中国经济转弱,GDP踏入大幅放缓阶段,名义GDP增长率从2011年的15%下降至7%。要拆这个「债弹」,就必须要使负债占GDP的占比能慢慢拉下。

离岸人民币大跳水 “逆周期因子”又出现了?

周四(7月19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接连跌破6.74、6.75、6.76、6.77、6.78、6.79、6.80七道关口,刷新一年新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78关口,日内跌近600点,续创去年7月以来新低。

周五(7月20 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7月20日报6.7671,为去年7月14日以来最低,较上一交易日的6.7066元下调605个基点,连续7日调贬,降幅创2015年8月13日来最大。

而在即期汇率方面,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周五进一步大幅下挫。其中,离岸人民币跳水百点跌破6.80大关,最低下探至6.8368,昨日迄今跌幅逾千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开盘后也跟随离岸跌势,最新交投于6.80关口附近。

最近人民币对美元在岸汇率一直努力“追赶”离岸汇率,中间价则在后面“追”着在岸汇率,离岸汇率连续较快下跌,让紧随其后的在岸汇率和中间价也停不下来。

内忧外患导致人民币暴跌

对于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走势来说,美元汇率是难以忽视又不可控的一项影响因素。近几日人民币对美元较快贬值,较大程度上仍是受到美元走强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数尚未突破前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却迭创阶段新低。最近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速度,超过了美元自身升值的速度。

事实上,5月末以来,美元指数虽维持上行态势,但双向波动加大,上行势头已明显放缓。这表明,在近一个阶段,美元走势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影响减弱,甚至可能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仍在内部,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形势及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近期市场对经济基本面和经济政策走向的看法出现了一些分歧。

部分观点认为,国内去杠杆叠加贸易环境变化,增加了下半年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进而倒逼央行流动性调控放松,中美利差走势持续收窄,令人民币对美元承受贬值压力。

我国流动性调控政策的确出现了一些变化,央行接连实施了两次定向降准,6月末美联储加息后,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也没有出现调整,债市收益率较快下行,使得中美短债、长债收益率利差均进一步收窄。外汇市场上预期也相应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曾指出,外汇市场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市场主体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影响,放大单边市场预期并自我强化,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一些交易人士指出,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短期继续较快下行,并跌破一些重要关口,比如7元整数关口,可能进一步刺激汇率贬值预期,为避免外汇市场非理性波动,一些逆周期外汇政策可适时发挥作用,2017年曾被运用的“逆周期因子”可能重出江湖。

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有何影响

从当前情况来看什么是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什么是逆周期因子,短期内的确可增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弹性什么是逆周期因子,但相应牺牲的是人民币中间价设定的透明度。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切实增强,需要更为开放的市场交易主体,需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步向前,而单纯调整中间价定价机制,其实际效果与深层影响均不值得期待。

怎么看待人民币持续升值?

2017年底人民币涨势开启,2018年首个交易日,在岸人民币开盘大涨,突破6.50至三个半月新高,离岸人民币当日也突破6.50水平。随后人民币势如破竹之势仍无停歇迹象,1月15日,人民币再度连闯四道关口,在岸、离岸双双升破6.42,均创出逾两年新高。人民币中间价已经连续第四天上调,1月16日升幅高达202点,报6.4372,创2015年12月以来新高。

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央行在主导,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人民币近期的表现是市场各方共振的结果,央行并非人民币升值的推手。其实,比较一下人民币历次升值时的市场表现,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2017年初以来,人民币出现过两次快速升值,第一次出现在2017年年初,那一次,离岸人民币CNH对美元的汇率从接近7的水平,在两个星期内跌至6.8,虽然只是3%的幅度,但其惊心动魄却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彼时,CNH的融资成本畸高,明显反映出市场干预的痕迹,而最终市场因为无力支付做空人民币产生的高额利息,而被迫出现踩踏。而空头的无序踩踏,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人民币的快速疯狂升值。而在这次的惨痛教训后,市场上的人民币空头虽然存在,但头寸的规模已经明显减小,同时也更加谨慎。

而去年5月开始至9月初,则出现了人民币的第二次升值,这次升值的时间较长,幅度也较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最低点6.9至最高点6.48,升值幅度接近6%,这段升值现在看起来仍然有明显的官方干预痕迹。其标志性事件就是5月底被正式宣布的“逆周期因子”,这一旨在打击市场羊群效应的政策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官方对于1月份之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仍然存在担忧,以一篮子指数为例,人民币指数从1月初的大约95的水平,跌落至5月底大约92的水平,出现了大约3%的跌幅,换句话说,人民币看起来对美元保持稳定,但对非美货币却保持了较大的跌幅。

这对于市场来说,也会形成人民币依然盯住美元、而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去维护一篮子指数稳定的观点。从2016年的经验来看,人民币指数在当年贬值6%,市场普遍怀疑中国有意引导人民币贬值,这加剧了人民币贬值预期,而最终人民币也难以避免对美元的贬值。

为了扭转这样的预期,“逆周期因子”被正式推出,此后,人民币指数逐步走高,到9月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触及6.48的位置时,人民币指数也回到了95的位置附近,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逆周期因子”达到了应该预期效果。此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逐步趋于稳定,而人民币指数则保持着较窄的区间震荡。

市场也因此逐步形成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的观点,围绕这一观点,市场的头寸方向也逐步转向做多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这是因为人民币的利率高于篮子中的主要货币,做多人民币是一个“正利差”交易,这样的交易也因此可以带来稳定的收益。而美元在2017年年底的弱势,则成为了人民币在过去两个星期快速升值的导火索。

这是因为,对于很多市场参与者来说,出于往年的经验,会存在着美元可能会在年底走强的预期,而2017年年底,美元表现得较为平淡,这让市场的美元多头被迫平仓。美元的走弱,也因此触发了人民币多头,这些凭空出现的力量,加上此前的利差交易盘,导致了人民币的又一波走强。

比较这三次人民币的升值,我们可以清楚发现,央行在近期的人民币升值中并非主导力量,弄不好央妈的心里也在嘀咕——市场到底怎么了?

总的来说,稳定预期一旦形成,往往容易出现极端事件,而现在的相对混乱,则意味着市场需要重新建立预期。这样的一个预期,目前存在着不确定性,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央行如果坚持一篮子的稳定,那么就需要面临利差交易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带来的舆论压力——而这样的声音已经开始泛起,一旦经济数据不好看,央行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而如果想保持一个宽幅波动的人民币篮子,本质上仍然需要加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而在目前这个水平上,似乎让人民币对美元略微贬值更加符合逻辑。当然,即使以上的逻辑全部成立,时点的选择则会是一个难题。

对于时点,我也没有好的答案,但如果历史可以给我们一些指引的话,2014年年初发生的事情,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当时利差交易导致了人民币的单边升值,在2014年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逼近6.0,但从2月初开始,人民币汇率在干预下开始明显贬值,并在4月中旬一路贬值至6.25。历史当然不会简单重复,但各方的心态变化和市场博弈,其本质上并不会有太多不同。

对于人民币来说,只要美元的跌势不减,那么人民币就难以避免对美元的升值。而在人民币的外汇市场上,市场的头寸也只有一个方向:做多人民币。人民币汇率的可预测性将会明显降低。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传统的外汇市场思维方式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同时市场风险管理也需要被高度重视。

近日人民币汇率上涨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前期升值趋势的延续。二是国内经济超预期增长。三是欧洲央行将收紧货币政策,带动美元指数进一步下降。四是离岸市场做多人民币的套利交易增加。

人民币的快速上涨,也给人民币国际化重启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所放缓,一方面是相关部门收紧资本跨境流动与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头寸,以此抬高离岸人民币融资成本,进而遏制国际投机资本大举沽空人民币,但此举也令境外人民币头寸骤降,相关人民币跨境业务因头寸不足而难以施展;另一方面,此前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强烈,不少国际投资机构与企业担忧汇兑风险而不敢增持人民币头寸。随着人民币持续企稳反弹且趋于双向波动,国际市场持有人民币意愿正在升温。

*风险提示:投资顾问提供的观点和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要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为什么说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

从2017年年底至昨日什么是逆周期因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上涨什么是逆周期因子了近2个百分点。这让部分机构乐观的认为什么是逆周期因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将在今年年底达到6.33元左右,更有甚者认为在上半年就会冲高至6.2元左右。笔者没有这么乐观。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今年已经确定的目标。如果人民币汇率走势明显脱离什么是逆周期因子了经济基本面,市场将会作出修复。

1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112,较上个交易日升值57个基点,创出自2015年12月8日以来的阶段新高。

对于本轮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日前表示,近期人民币升值与内部向好和美元走弱有关。王春英的解释与市场的判断一致。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什么是逆周期因子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放大,国内资金面偏紧鼓励企业增加海外负债和放缓购买海外资产,再加上美元的弱势,人民币汇率再次面临升值压力。

去年的两次重要会议均提到了汇率问题。2017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个目标要管五年。2017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调子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是2018年的目标。

无论从短期目标还是从中长期目标来看,都不支持人民币汇率疯涨。这是笔者判断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贸易和国内资金面变动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需求,除了顺势稳健升值之外,也可以考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消解。比如逆周期因子。

谈到人民币汇率问题,逆周期因子是绕不开的一个因素。2017年5月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组织各报价行研究讨论,并决定在中间价报价模型的框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还原市场供求关系,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实地体现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这一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1月19日表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银行目前均已对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使其报价模型中“逆周期因子”恢复中性。

笔者作出“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的判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旦人民币汇率上涨脱离了经济基本面,各报价行就将根据形势变化对“逆周期系数”进行动态调整,令其更加真实的反映市场供求。这个市场化的手段已经在纠正2017年的人民币汇率“失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