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空竹的玩法(空竹的玩法抬头望月)

KTV免费预定 2022-11-23 14

本文目录一览:

空竹的玩法 空竹的玩法简述

1、先将空竹放在地上,轴尖朝上。

2、右手绳从空竹轴外由左向方向把绳绕在主绳槽中,使绳在主绳槽中绕两圈。

3、右手绳从轴心到抖竿头的距离在10㎝左右。

4、绕好后两手将空竹从地面拎起,拎起的同时,左手绳缓慢放松,右手竿逐渐提高,使空竹在绳上开始转动,并有一定的速度。

5、空竹转动后,左手竿放低,使绳绳从轴尖边脱下一圈,保证绳在主绳槽中有一圈,而且右手绳在轴尖侧,左手绳在发音轮侧,形成交叉状。

6、右手徐徐向上拉起,逐步用力,左手随和下送。两手往返运动使空竹速度升起。

7、在整个过程中,空竹的轴尖应始终对向身体,身体还应该随着空竹公转向左缓慢转身。

空竹怎么玩?

一、抖空竹的要领。平行、同面、协调、成角是抖空竹的四个基本要领:

1、平行:指在抖空竹时,身体要和空竹的某一面平行,这样抖绳就不易脱槽。

2、同面:所谓同面是指两个杆头要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空竹的运动才能在同一平面内

3、协调:主要是指双手配合要协调。在抖空竹时,主要是右手发力,左手配合右手拉送协调。

4、成角:不论是抖、拉、盘等动作还是空竹平面运动或立面旋转,空竹与两根抖绳和人体均应构成三角形状。

二、三个要领一个平衡方法:

三个要领:在抖动空竹及空竹加速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三个要领:

一对正——自己的身体始终对正空竹的一个端面;

二对齐——双手握竿,竿头要对齐,竿头应在一个立面上;

三右手用力——右手用力抖动,左手放松配合跟随。

扩展资料

空竹常见的玩法有:"鸡上架",即待空竹急转后,解开绕线将空竹抛开,然后用木棒接住,使之在棒上转滚或转到另一棒上。"满天飞",将空竹抛在空中,然后用绳接住或再抛起。"仙人跳",用脚踩在绳的中端,使在脚一侧转动的空竹由脚背上跃过至另一侧,在脚的两侧绳上来回跳跃。"放捻线",仅单筒空竹适合此法,即把无筒的一端置于地上,使之旋转,等其转速减慢时,救起再抖。

另外,如"风摆荷叶"、"大股线"、"黄瓜架"、"压三铃"、"扑蝴蝶"等。这些动作灵巧敏捷,干净利落。此外,还可以由抖空竹演变出抖瓷壶盖、抖锅盖、抖嘟噜等。后来,老艺人们又发展了对传技巧和"单偏腿"、"双偏腿"、"腰串"等动作,还可表演将绳绷直,让空竹由下至上沿着绳垂直上升。他们甚至可以同时抖三个空竹。

空竹玩法是什么?

用两根小竹棍子拴线,缠住木轴上抖动,空竹即可高速旋转,在空气作用下,底盘周围的开口同时发声,声音高昂雄浑十分悦耳。

空竹并不像陀螺那样容易掌握,因为它是在线绳的抖动中达到稳定的,必须控制住旋转方向旋转速度和“轴向”,而所有这一切均依靠手中两根竹棍之间的那根线绳来完成。在掌握了抖空竹的基本技法之后,还可以学习许多特技花样,最为常见的玩法是“龇杆”、“扔高”、“换手”和“放地轴”。

现在,在杂技表演项目中仍保留了抖空竹的节目,所演内容均是民俗技艺基础上提炼加工的特技,变化为更加复杂高难的动作。

空竹的起源:

空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空竹最早是由汉族民间游戏用具“陀螺”演变而来的。陀螺是远古时代就出现的玩具,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常州圩墩遗址中,就出土了木陀螺,而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中出土了陶陀螺。

后来,为延长陀螺的旋转时间,人们改用鞭子抽击这些木制或陶制陀螺;再后来,改用竹制陀螺,并在上面开口利用空气冲击发出哨声,即“鸣声陀螺”,后来“鸣声陀螺”渐渐有了“空竹”的别称。

但是,由于历史文献中有关空竹的资料贫乏,其起源之说还存有很大争议:一说三国时期曹植就曾作过一首《空竹赋》,如果这算是有关空竹最早的记录,那它的历史至少有1700年了,但我们对曹植《空竹赋》的内容已经无法考证;一说宋代百戏杂技项目中的“弄斗”为抖空竹的前身;而台湾学者吴盛达则指出空竹出现在元朝末年;一般认为空竹源于明代的“空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