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俄狄浦斯期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阶段的残留。
俄狄浦斯期冲突的三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对成功的渴望和对成功后恐惧。“亢龙有悔”“未济”——使解放、使自由,自由享受人生。
潜意识中恐惧。成功后的自我攻击。
产后抑郁症——自己超越了母亲,攻击母亲,惩罚在等待着自己,不能完成母亲的责任。
解决——包持性环境。配得上享受成功的快乐。
突破了自我内心的限定幅度。
俄狄浦斯期期是指一个人的见识有多大,能够超越什么,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
心理咨询打破代际之间的传递,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的命运。
我们的内心世界,都是在跟父母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
性冷淡:我已经攻击了妈妈(自己做了妈妈)有了如此大的快乐,如果再有性的快乐,不允许扩大自己的快乐范围和程度。所有的性快感缺失,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忠诚于妈妈,自己的身体是爸爸的、妈妈的。
个人性的快乐程度与文化也是可能存在关系。
性与死亡密切联系。
不同阶段的死亡焦虑:
不能控制妈妈,自己就会死亡——肛欲期阶段的死亡焦虑。
过渡性个体:不能控制妈妈,但能够控制一个妈妈的替代物。
男人的创造性是各种发明;女人能够生出孩子来,这是最大的创造。
通过创造来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能力是感受生活幸福的能力,与这个能力相比,创造性就不是那么重要的。
精神分析会认为,所有与眼睛有关的东西,都与俄狄浦斯冲突有关。社会恐惧也是俄狄浦斯冲突有关。
与性无关——年轻的咨客,对年纪大的咨询师的
成功与幸福的尺度,与实际的性活动没有什么关系。
美好的东西,我们不分析,是用来享受的。
三到六岁为什么被称为俄狄浦斯时期?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由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因此,同样也有“恋父情结”。
紧抓孩子“俄狄浦斯期”,培养孩子的什么意识对宝宝有好处?
在很多家长眼里俄狄浦斯期是什么,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什么都不懂!但其实,伴随着孩子年龄俄狄浦斯期是什么的增长,他渐渐的也会向成人靠拢,他的心智会慢慢成熟,也会逐渐拥有性别意识和性概念。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引领孩子培养其性别意识,并让其更好的成长呢俄狄浦斯期是什么?或许紧抓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就是个好法子。
举个例子:
淘淘今年刚满4岁,人小鬼大他,平时非常淘气,经常惹爸爸妈妈生气,但他仍然是大家的心头之爱,这一点毋庸置疑。前段时间,淘淘一家人正坐在一起玩儿,爸爸问儿子的心愿是什么?淘淘想了一会儿,便脱口而出,“希望和妈妈永远在一起。”
爸爸对这话不太喜欢,他假装生气地问儿子,“你为什么不说喜欢和俄狄浦斯期是什么我在一起呢?”陶陶说,“因为你是男的呀,咱俩性别一样,俄狄浦斯期是什么我怎么可能喜欢你?”说到这,淘淘的爸爸顿时吃了一惊,他没想到,儿子这么小,居然就有性别意识了,而且还有同性异性之分。
在文章开头我们提到了这样一个名词,那便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期”是什么东西?而它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呢?接下来就随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01.什么是“俄狄浦斯期”?它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表现呢?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那便是“俄狄浦斯期”。在该阶段,孩子们的快乐源泉来源于父亲或母亲的隐私部位,重点表现为恋父或恋母情结。
在心理学上经常把“俄狄浦斯期”与恋母情结相结合。处于该阶段的孩子有一种天然的与父竞争并争夺母亲的倾向,但又因为和父亲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心存内疚,并想要自我解决、自我痛苦。当然除此之外,俄狄浦斯期也指恋父情结。
“妈妈是我的”。
正如前文材料中的淘淘那样,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如淘淘那般,将妈妈视为自己最亲密的人。为什么是这样呢?一般说这话的孩子多半是男孩,他们在生活中经常和母亲相依为命,而等到他到了三岁这个年龄节点时,他们俄狄浦斯期到了,恋母情结也就随之而和盘托出。因此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喜欢爸爸”。
许多家长经常喜欢问孩子一些喜欢谁、爱谁的问题,其实,父母想要获求孩子心中的想法,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也本不足为奇。但孩子三岁以后,处于这个年龄节点的孩子,往往会将喜欢和爱傻傻分不清。因此女孩们大多会说喜欢爸爸,男孩们大多会说喜欢妈妈,其实,他们不一定是真的发自肺腑的热爱,而是出于一种爱慕,这种爱慕就与俄狄浦斯期有关。
看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要发笑了,“俄狄浦斯期”原来就是恋母情结、恋父情结,这算什么大问题?
于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这些父母就开始不重视此时期,开始忽略孩子的某些情节起来。那么长此以往下去,又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
02.父母不重视俄狄浦斯期会影响家庭和谐。
正如前文中所说到的,孩子到了该时期时,其整体表现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某种情节,如恋母情结、恋父情结等。
孩子会明显的与异性亲子产生亲密关系,与同性亲子产生竞争关系。但如果此时父母不重视孩子的俄狄浦斯期,甚至会拿孩子的这种想法当成一种玩笑来看待。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在家庭当中寻觅不到所谓的亲密和欢乐,而自己的行为又得不到认可,在这个时候,他就会有一种想要逃离家庭的感觉,此时此刻的家庭还能算为一个完整的家庭吗?
其实准确来讲,“俄狄浦斯期”也称为性别认同期,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到的,男孩一方面爱慕着母亲,同时又因为和父亲存在巨大差异,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卑,并努力寻求或学习着父亲身上的积极因素。
若此时父亲不把孩子当一回事,或者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那么孩子就会主动放弃向父亲的学习,也会主动放弃对母亲的爱慕,此时金三角的关系会遭到严重的冲击,而这对孩子的成长、对家庭的和谐也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俄狄浦斯期”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一环,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时期努力培养孩子的行为意识,才使孩子能够更茁壮的成长。
03.紧抓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作为父亲,要懂得适当的退让与亲近。
此话怎讲呢?如果您的孩子是女孩,在这个阶段女孩会天然的对父亲产生爱慕,那此时,父亲要适当的亲近孩子,在亲近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适当的性别界限。
如果您的孩子是男孩,他天然的会与父亲站在一个对立面上,那父亲此时要稍微的退让一些,让孩子与母亲产生亲密关系。那在这个时候,金三角关系就会得以巩固了,彼此的情感联系也会更融洽一些。
和孩子进行妥善的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身份角色是什么。
作为家长,自然是要比孩子站得高、看得远,因此家长应该和孩子妥善沟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让孩子明白母亲是父亲的妻子,父亲是母亲的丈夫,而他们所共同生下的孩子是眼前的这个“小人”,孩子不应偏爱任何一方,而应该共同深爱着父亲和母亲。
只有让孩子明白这一点,他才能够更准确的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哪里,同时,也就不会出现什么所谓的情结概念了。
另外,当孩子处于“俄狄浦斯期”时,他必然会因为性别意识模糊而与家长产生矛盾冲突,此时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在了解完情况后,家长也要以一颗宽容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孩子。毕竟此时的孩子处于特殊时期,家长应特殊对待才是。
其实不管是孩子处于哪个时期,家长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孩子,针对特殊情况给予特殊的关怀,让孩子在每个时期都能得到更茁壮、更健康的成长。
那么,你曾了解过何为“俄狄浦斯期”吗?
前俄狄浦斯期的定义
前俄狄浦斯期,也就是口欲期和肛欲期这两个阶段,理想化双亲影像通过变形性内化转化为人格中调节、控制和中性化驱力的心理结构。
口腔期阶段约发生在在婴儿出生后0到18个月,在此期间,婴儿专注在嘴里的事物。例如以吸取母乳来得到口唇的快感,或是小孩拿到什么的东西就咬。
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
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成人过量饮酒抽烟,或者经常把手放在他们口中,将被诊断为具有口腔期人格。
口欲期也是婴儿与母亲之间最早发生的关系之一,这段时期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则依照不同的社会文化而有差异。
肛欲期
肛欲期是精神分析大师S.Freud在其人格发展学说(或称性心理发展学说)中,将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肛欲期主要指1~2岁间的年龄段,这一时期幼儿主要通过粪便的保留和排除以获得快感,这也是母亲训练幼儿学习有规律的排便时期,因而使幼儿觉得他的排便与否可以对父母产生影响。
肛欲期的发展障碍可以对以后的精神发育产生广泛影响,例如强迫人格就被称为肛欲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