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年龄段的称呼
- 2、人的各个年龄段都分别怎么称呼?
- 3、古代各个年龄的称呼?
- 4、各个年龄段的叫法是什么?
- 5、人生的各个年龄段称呼?
- 6、不同年龄段的称谓有哪些?
年龄段的称呼
各年龄段的称呼如下:
成年前:
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
1岁:牙牙。
2岁:孩提。
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龆年。
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舞夕之年。
成年后:
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
16岁:二八、破瓜、碧玉年华。
20岁:加冠、结发、弱冠、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半老徐娘。
40岁:不惑。
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还历之年、花甲之年、高龄、下寿、耆。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中寿、伞寿。
88岁:米寿。
90岁:上寿、鲐背。
99岁:白寿。
百岁之后:
100岁:期颐、期颐之年、上寿。
108岁:茶寿。
140岁:双稀、双庆。
不同的年龄段展现形式:
男人如机:
0岁时是惠普,名字诞生;10岁时是戴尔,激发无限;20岁时是奔腾,如长江黄河;30岁时是日立,天天立起来;40岁时是荣耀,名气很大;50岁时是苹果,高昂不起;60岁时是微软,体力下降;70岁时是联想,只能想想;80岁时是松下,一切都放下了;90岁如华硕,还有价值;100岁如索尼,走进天堂。
女人如花:
0岁时是心花,待开放;10岁时是梨花,太洁白;20岁时是桃花,真鲜艳;30岁时是玫瑰花,迷死人;40岁时是牡丹花,特气派;50岁是兰花,极优雅;60岁时是茉莉花,淡定清;70岁时是棉花,暖人心;80岁时是梅花,很冰冷;90岁如菊花,黄灿灿,代表长寿;100岁韭菜花,白莹莹,代表凄凉。
不同年龄段比喻方式:
男人如品:
0岁时是小品,10岁时是真品,20岁时是半成品,30岁时是成品,40岁时是精品,50岁时是极品,60岁时是样品,70岁时是纪念品,80岁时是废品。
女人如书:
0岁时是无字书,10岁时是小人书,20岁时是教科书,30岁时是课外书,40岁时是漫画书,50岁时是百科书,60岁时是说明书,70岁时是历史书,80岁时是遗书。
形容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未干、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关于各年龄段的诗词:
1、幼年、童年:孩提、总角、垂髫、成童、束发。
孩提指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赵岐(东汉经学家)注:孩提,一
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可抱也。也作孩抱。《后汉书·李善传》:续(李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
总角指童年。总,聚束;角,小髻。《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东汉经学家)注:总鱼,收发结之。也作总非(quàn)总发(fà)。《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鱼帅兮。艸,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潘岳(西晋文学家)《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髡总发。
垂髻即小孩垂下来的头发,借指童年或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古时认为黄发是长寿的特征,因此指老人)垂髡并怡然自乐。
成童,古代一般称男子十五岁为成童。《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高,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但成童究意指多大,古代说法不一。《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东晋经学家)注:成童,八岁以上,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用束发指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眷轩志》,余白贞发,读书轩中。
2、青少年:豆蔻、及笄、弱冠。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此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也称笄年。笄,篮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礼记·人
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另外,《礼记·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大比,及算也指女子已经到了可以一嫁的年龄。
弱冠,弱,年少;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又《礼记·内则》:二十而冠,始学礼。《后汉书·胡广传》:终、贾扬声,亦在弱冠。终军(人名)年十八请缨(指投军报国),贾谊十八岁为博士,都夫满二十岁。
3、青年、中年:而立、不惑、知命。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而立不惑知命,分别指代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而立,立,本指站立、成立,这里是自立的意思,即在人生追求上开始获得自我,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惑指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遇事能明辨不疑,有自己的主见,不被外物所迷惑。
知命上文中天命并不是上天的旨意和命令及自然的`禀赋的意思,而是指人生应当履行的道义和职责,也即人生的价值。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中年,已经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老年:花甲、耳顺、耆艾、古稀、耄耋、期颐。
花甲指六十花甲子。在于支纪年法中,十个天于与十二个地支错综参互,构成六十甲子,所以称为花甲。计有功(南宋文学家)《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挼(nuó,揉搓)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后世即称年满六十为花甲。
耳顺即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郑玄语)也就是对外界五花八门、相反相异的现象、言论,不迷惑,不动摇,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明白其旨趣、根源及产生的必然性,从而听之泰然。因为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耆艾古代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
《荀子》:耆艾而信,可以为师。也泛指老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出自杜甫《曲江》诗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羣耋(mào dié)耄,指八九十岁的年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幸。羣,指七八十岁
的年纪。《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加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西晋名将、学者)注:七十曰羣。羣耋,指高龄、高寿,如幸羣之年,寿登幸幸等。
期颐代指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意思是
说,人活到百岁,饮食起居都需要别人照顾抚养了。
古时人们总是以人的头发长短、发式及头发的颜色变化来称代人的年龄,例如:
总鱼:
婴幼儿时代。古人不剃头。他们视毛发为父母精血所成,不能任意丢弃。因此,古时候的儿
童不分男女,都把头发扎成抓髻,像两个羊角一样。如今不同了,但还有些小姑娘喜欢扎羊角辫子,又叫“翘翘辫”。
垂髫:
少年时代。从婴幼儿到少年时代,人长高了,头发也长长了。把儿童与少年的长发扎成一束
下垂的式样,称作“垂髫”。
束发:
指青少年,一般指15 岁左右的少年,这时用发带把头发束扎起来。
及笄:
又称“待年”。指女孩长到15 岁时,可以待嫁了。这时女子一般把头发用簪子盘干头顶。
(笄:即簪子)。
弱冠:
20 岁左右的男子,古代20岁的男子要行“冠礼”。自此之后外出要戴帽子或系头巾。因为才行冠礼,表示刚刚成年,但还不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
即而立之年,指30 岁,此说出自《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指人到了30 岁时应立身处世了。
不惑:
即不惑之年,指40 岁。此说应见于《论语-为政》中的“四十不惑”。指人到了40
岁时各方面都有经验,性格稳定,办事精明能干,不易受外界的干扰了。
半百:
即50 岁,百岁的一半。又称“知命之年”。因活到50 岁的人命运大致定局了,该认命知命了。
花甲:
60 年为一甲子,目人到60 岁时头发也变得花自了。故称60 岁的老人为花甲老人。
古稀:
即70 岁。取自杜甫《曲江》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那和劳动生活环境条件下有人活到70岁或以上者,实属少见。
耋羣:
即指80,90 岁。《说文》里载有:“年八一曰耋”。“年九一曰羣”。
期颐:
指一百岁。“期”指一个完整的时间单位。“颐”即颐养天年的意思。
皓首:
指头上的头发全白了。用其特征来泛指“老年人”群体。
黄发:
乏指高寿老人。有特别寿长的老人,白发有返黄复青的现象。
陶渊明在《桃花渊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的词句,词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是指老人与小孩子。
人的各个年龄段都分别怎么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人对女人的称谓----古代人文知识系列之一
佼人:美好的意思各个年龄段的称谓,指美人。
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妓女。
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见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人。
女公子:旧时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现用来称谓外国人士的女儿。
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有贬义。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美貌女子。
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尤物:奇异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内人:从前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发妻:古时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结发为髻,男子从此把头发挽在头顶上,为表示是原配,称妻子为“发妻”
天使:原为犹太教、基督教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贞洁可爱的人。多用于女子。
安琪儿:英文angel的音译。意为天使。
软玉温香: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后泛指温柔的年青女性。
糟糠之妻:贫困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后为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小家碧玉: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二八佳人:二八:指16岁。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妙龄少女:妙:美好。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巾帼英雄: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引申为妇女的代称。指妇女中杰出的人物。从古至今女人对丈夫的称呼 1、良人
古代各个年龄的称呼?
古代年龄段的称呼如下:
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拢的意思)故称“总角”。
1岁: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各个年龄段的叫法是什么?
1、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2、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3、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4、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5、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6、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7、16岁称碧玉年华;
8、20岁称桃李年华。
9、24岁称花信年华;
10、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7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其中耄年80到90岁,耋年70到80岁),100岁乐期颐。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人生的各个年龄段称呼?
人生各个年龄段各个年龄段的称谓,用古语称呼:
一、年龄段为童年: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7岁(女)——髫年;8岁(男)——龆年;幼年泛称——总角;童年——垂髫;10岁以下——黄口;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青少年——束发。
二、年龄段为少年:
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
三、年龄段为中年: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四、年龄段为老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老年——皓首,又称“白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各个年龄段的称谓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五、百岁以上:
100岁——期颐、上寿;120岁——花甲重开;140岁——古稀双庆。
扩展资料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计算方法较为实用。
周岁年龄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称谓有哪些?
1岁以下婴儿:襁褓之年
2-3岁儿童:孩提之年
3-6岁儿童:垂髫、总角
13~15岁:舞勺之年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之年、加冠之年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
70-80岁:耄耋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扩展资料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