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动画发展史
- 2、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历史
- 3、动画历史知多少(二):中国动画片发展史
- 4、国漫发展史?
- 5、国产动漫的发展历程
- 6、中国动漫发展历程
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发展史
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而中国由万氏兄弟制作的首部国产人画合演影片《大闹画室》诞生于1926年,1935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标志中国动画水平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问世,这在世界电影史上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为新中国动画的发展揭开序幕。
1950年-1965年的中国动画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直到文革前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尽管当时动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高,但是在这十多年里其数量和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最初一两年里只能制作出一两部动画片,到了60年代每年可以生产十多部动画片。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1966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
提到中国动画的历史,文革这段时期固然是不可回避的,由于政治影响,1966到1971这六年时间里中国动画片零产量,之后的几年,形势虽然有了一点点好转,但是1972到1977年间每年勉强也只有2-4部动画出炉,就这样停滞了十一年,造成了中国动画元气大伤。
1978至现今的中国动画
这段时期还是有不少的精品,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6-1987年的《葫芦兄弟》、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历史
1. 中国动画建国前中国动漫发展史:早期探索期 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 《木偶奇遇记》后中国动漫发展史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中国动漫发展史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2. 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3.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
4. 中国改革开放后:缓慢发展期有世界上的各种精品动画引进,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5. 中国动画业目前:探索尝试期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是尝试之一,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中国动漫发展史;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尝试之一;1999年开始制作的52集长篇动画《我为歌狂》、52集长篇动画《白鸽岛》与100集长篇动画《封神榜传奇》, 也是中国动画业的尝试。
动画历史知多少(二):中国动画片发展史
昨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动画的起源和发展,今天继续来说一说中国的动画历史。我国近代动画历史是从20世纪初期才开始的,但其实最早的起源应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代的光影探索
上期我们说,早期动画源于人们对光与影的探索,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对"光"、"影"的探索。宋代民间流行的走马灯,点燃之后,上升的气流驱动纸灯旋转,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影移的连续画面,还可以演绎简单的故事情节。
还有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民间艺术瑰宝--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由幕后透射光源的影子戏,与魔术幻灯系列发明从幕前投射光源的方法、技术虽然有别,却反映出东西方不同国度对操纵光影有着相同的痴迷。
皮影戏在17世纪,被引入到欧洲,1776年,法国的塞拉凡在凡尔赛宫表演皮影戏,曾经风靡一时,其影像的清晰度和精致感,不亚于同时期的魔术幻灯。
近代中国动画片的发展的几个时期。
一、1922~1949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
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祖。经过艰苦的探索与研制,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制的《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力木偶片《皇帝梦》(1947)、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为建国后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二、1950-1965年是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发展时期。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动画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如1952年的《小猫钓鱼》;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1955年制作了木偶片《神笔》;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1953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
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中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这两部动画都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
三、1966-1977年是中国动画的动荡时期。
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现在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四、1977年——1985年中国动画的复兴时期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我们的动画制作,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
五、1985年——1995年中国动画的转折时期
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呢,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这里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比如《葫芦兄弟》,这部动画不论情节、色彩,还有明显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到现在还是经典。
从85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国产动画开始摔落。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1995年——至今缓慢发展时期
95年以后,国产动画出现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等问题。这个时期国产动画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进口动画势不可挡,如圣斗士、忍者神龟等。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国外的动画也能很快传入中国,冲击着国产动漫。
这些年,由于受到美国动漫和日本动漫的冲击,也引起了动漫迷的努力,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漫产业基地和动画公司在国内建立起来,这些公司也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动画片作品。
国漫发展史?
1935年中国动漫发展史,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中国动漫发展史,也是万氏兄弟的作品。1941中国动漫发展史,中国的第一部长篇动画来啦!和上面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一样是万氏兄弟制作的《铁扇公主》,甚至还传到了东南亚与日本。
1953年中国有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到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出世;接着就是很多带着中国特色的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等等等等。
直到1960年,也是小编小时候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横空出世,虽然很想吹一下,但是并不是专题,水墨风的动画,真的是一个经典。
1961-1964年中国动画公认的巅峰制作-《大闹天宫》,根据中国四大名著改编而来,在当时国内动画条件和人才都充足的情况下,这部动画片几乎简直就是代表了中国动画。
在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做出了一部《哪吒闹海》,在动画中对于小哪吒的角色塑造也十分丰满。但是制作水平和设计还是在效仿《大闹天空》。
不过从此中国动画开始慢慢走向一个复兴的时期。像以前一样,很多新动画又开始慢慢多了起来,但是文革带来的影响是在巨大,导致很久一段时间里中国动画的制作水平一直处于世界下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是整个中国动画的代表。
尽管后期的国漫在制作上面非常有特色,水平也处于前列,但是,并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以及商业化。加上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国外的动画被引进中国电视上面播放,比如,《变形金刚》,《蓝精灵》,《一休》......
中国动画市场在这样的冲击下,中国也能够尽力拿出一些能够与其较量的作品, 如,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制作的《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优秀的动画,这些动画人设丰满,剧情细腻至今仍是我国80后或者90后的童年记忆。
国产动漫的发展历程
以1926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来试图阐述中国国产动画的起源并不为过。该片的制作人是万氏三兄弟受到了美国麦克斯影响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动画,这之后万氏三兄弟又陆续制作了《一封书信寄回来》等等一系列的动画影片。至1941年《铁扇公主》的摄制完成,确立了中国早期动漫在其亚洲的地位。同时该片也成为第一个在日本国内上映的中国长篇动画。
至1949年的时候,新中国成立,而最新组建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皇帝梦》等动画作品。这之后关于国产动画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了,但是这之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实际上氏50年代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组迁至并和上影厂合并成立的。
1956年由《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奠定了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这之后中国动画在1958年又拍摄了《猪八戒吃西瓜》这种剪纸动画,可以说这种动画充分的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根基。但是同时这种太过强调艺术和教化的动画片风格,也为之后国产动画逐渐没落给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可以说这些中国学院派动画的艺术性是丝毫不容置疑的,这之后他们又制作了《渔童》、《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等全都是以民间艺术为代表的动画作品。可以说这个时期中国动画还是有着充分的民族性的,艺术层次来讲如果单纯的从画面来说也的确是高水平的制作,而且当时制作的动画作品都有着极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可以这样说当时的美术电影的确是充满了艺术性。不过这些艺术性在这之后就会变得难以控制,艺术越来越难融入商业的机制。
这之后很多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都被搬上了银幕,《小蝌蚪找妈妈》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的肯定。1963年瑞士第41届洛迦国际电影节获得短片银帆奖,随后又获得了别的奖项的认可。之后水墨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席卷了各国的评奖机制,但是却并未形成一个广泛的市场认可。不过不得不承认当年的动画片艺术性的确是非常好的。但是以前的辉煌并不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中国动画太注重艺术性,或者说是只注重画面的风格,并没有注意到剧本的刻画,很多动画都有着鲜明的教化性,甚至是一个三国演义、一个西游记就足够了,几乎没有别的故事了。这也为后来欧美日本等国动漫作品的进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0年代中期大量的具有高度成熟工业机制所制作出来的国外动画开始进入中国内地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本国以及国外收回了成本,当这种具有完善的工业机制的创作程序所制作出来的动画,吸引了大量人群的眼神。国产动画的危机开始出现了。先前的过分强调艺术性和没有完善的工业机制做后盾的弱点彻底的暴露在了日本以及欧美动画的眼前。工业机制的失败首先就在于对于动画定位的不理智,动漫作品的定位有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单纯的强调获奖的艺术性不可能保证其在市场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动画艺术家一味的强调国产动画的艺术性,却忽略了动漫受众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动画受众始终将受众的主体放在儿童,而实际上动漫的受众应该是多个角度的,他可以是成年人也可以是老年人的,动画的受众完全可以是一个多层面的受众)。信息传媒爆炸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够允许别人这样做,先前累积的教化功能在这里成为了弱点,大量的艺术家认为这只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认识实际上是证明多年来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动漫受众的扩大,这当然与不完善的工业机制有关,但是这也是从制作者本身的想法切入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历史的延续性的表现,就好像我们在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时候,实际上大部分人的父母就是中国人。而做为国产动画的缺点在原先看来是完全的优点,现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很难让人接受了。
当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量的动画虽都具有鲜明艺术性,也确实给大量的人群带来过美好的记忆。但是回首看逝去的国产动画,其实大量的都是短片。很多的国产动画甚至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剧本,没有一个可资长期制作的成本。仅仅只是靠着中国传统的一些故事吃饭。当然不可否认短片是每一个年轻导演应该有的一个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长期以来国产动画一直就没有形成一个对动漫的理性认识之中,很少有那种长篇的引起轰动的长篇动画。没有一个良好的商业运行体系,大量的动画拍出之后并不能收回投资,这也使得很多制作动漫的人不可能再次将资金投入到国产动画之中。
而另外一个因素则造成运营的不良,由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不能给投资商带来丰厚的效益,而动画本身又没有形成真正的工业机制,没有一条良好的流水线做支撑,只是一味的制作,并不知道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列入其中。这其中当然有原因是因为国产动画首先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没有一个受众中的良好的效应。试想如果《西游记》一片可以做成像变形金刚式样的玩具并不一定就不赚钱,相反实际上玩具和动画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如何利用各种空间立体的看待中国动画的发展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事实。可以这样说,首先要完善的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业机制,有了完善的工业机制才会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出现。我们不能总是盼望着投资商的钱还没有收回,又盼望着投资商去投第二部。作为中国动画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大力完善工业机制,要把动漫当成一种商品来操作,不需要将动漫永远放在一个固定的情节下进行操作,更不应该将动漫的定位完全放置在儿童的角度。因为这将丧失大量的观众。中国动漫应该学习日本和欧美的工业机制,受众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一部动画当然可以是儿童看的,另一些动画当然也可以是成人看的。总而言之动画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艺术,各个年龄段都应该能在动画里面找到自己。
现在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反思国产动画,一方面又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方向。试看近年来的动画几乎无不是日美风格的动画,居然还说要仿制蜡笔小新。这其实完全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作为一个有组织规范的商业机制不应该作出这样愚蠢的炒做方向(况且蜡笔小新的定位是在18岁至22岁的年龄段)。3000集的动画说明不了任何问题,3000集的动画只能说明它是一个3000集的作品,看来国产动画似乎越来越对长度感兴趣了。我们似乎真的迷失了方向,似乎越来越看不见自己的路线了,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正规的商业运营体系来做支撑,没有良好的动画制作工业机制,是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创作环境和市场价值的。
虽说进入90年代的后半期的时候,国产动画看似逐渐有了些起色,但是这些起色,并不能真正的把国产动画在一定时间内推到高潮。我们更不应该屡屡夸下海口说什么国产动画已经崛起。要知道崛起是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动画领域内我国的工业机制其实是刚刚起步的,他需要时间。风格的形成也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很想有一天那个大闹天空的时代再次回到我们的身边,我们企盼着那一刻的重新到来。虽然我们知道这需要时间。但是为了国产动画崛起的那一刻我们希望自己能够等待。
请问你要的是这些吗?!不是的话,我再给你找!
坚决支持国产动漫!
中国动漫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是指中国(大陆)地区的动画和漫画。1922年,万氏兄弟就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其后拍摄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更是达到当时的巅峰。这在当时,除美国的长片《白雪公主》而外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中国动画的萌芽期。
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购。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
中国动画产业在这10年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是产量和从业人员的数量扩大了,以制作时间为例,从300分钟增加到了40000分钟,据了解,2014年仅在广电总局申请立项的动画片已达到了七八十万分钟之多。2000年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超过200所,就读的学生有20000多人。
词汇误用
“动漫”一词的确一开始是由于人们的误解而口耳相传的。但是,产生这种误传的实质原因是因为,我国没有一个完善的ACGN产业链与市场,并且数量众多且质量参差不齐的动画,大多数的受众是0-12岁的儿童。
而人们对于国外的ACGN文化的热情却一直在发酵,这导致人们需要一个“新词”,来将受众为幼儿的”动画”与受众为全年龄的“动画”区分开来。在多数普通受众不了解其起源的情况下,“动漫”一词的含义以讹传讹,充当了这个角色。
越来越多的人误以动漫一词来代指非低龄向的动画,作为对大众对动画的刻板偏见的妥协。词语的含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间人们的不同需求,也促进了词语的词义发展。
同样,词语含义的发展,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像这样的语义变化,也昭示了中国动漫产业艰难且畸形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