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东方时事的半渡而击 是什么意思
半渡而击之的意思是(当敌人的军队)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再去歼灭它。这是古时候兵法上的一种战术。现代意义上是指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进行干预,使对方骑虎难下,以便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如何看待半渡而击与宋襄公?
半渡而击是一种军事战术,指在行军打战中,两军分别在水流两边对峙,敌军准备主动出击首先渡河,而我军在对方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起进攻。
半渡而击是取胜的绝佳机会,军队在在半渡的时候防御能力和进攻能力都有所减弱,面对两军隔水对垒的情况,正常的想法应该是想办法引对方首先渡河,然后把握机会半渡而击。
楚汉时期,汉将韩信在潍水之战当中主动渡河,吸引楚军半渡而击,然后假装打不过对方,后退撤兵,等到楚军渡河追击的时候,汉军移走放在上游堵塞水流的沙包,引水灌敌,大败楚军。潍水之战中汉军取得胜利是因为成功利用了半渡而击的战术,潍水之战至关重要,这一站扭转了楚汉局势,楚军在战败之后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性,只能被动防御,而汉军却得以反攻。
根据记载,潍水之战两军对峙的时候,楚君二十万兵力,汉军十万,可见,半渡而击是一个可以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战术。
然而,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竟然放弃了半渡而击的机会。在宋襄公成为宋国国君的时候,中原大陆分为两大阵营,一是楚,齐,郑,陈,蔡等大国联盟,二是宋,卫,邾,曹,滑等小国联盟。
宋襄公想通过攻打郑国削弱大国的力量,楚国就出兵救郑国,宋襄公只能从郑国退兵,迎击楚兵。楚兵到了泓水南岸,准备主动渡河出击。楚兵人强马壮,宋兵兵力较弱,宋襄公手下的大司马司马固建议半渡而击,但是宋襄公觉得乘人之危不是君子所为,所以他让楚兵过河。楚兵列阵的时候,司马固又说,对方还没有准备好,现在攻打还有胜算,宋襄公觉得要等对方列阵击鼓才可以进攻。列阵准备好后的楚兵打败了宋兵,宋襄公也在此战役中受了重伤,不久后身亡。
同样都是敌强我弱的情况,同样两军也是隔水对峙,潍水之战和泓水之战却有着不一样的结果。在战争中,把握好战术,利用好天时地利人和,掌握主动性非常重要,半渡而击明显是一个掌握主动性的好战术。宋襄公自称仁义之师,在战争中主动把胜利让给敌军的行为在军事上是一件很蠢的事情。
战争本来就有强弱之分,如果在明知道我军处于弱势的情况还满口仁义道德,浪费进攻的机会,实际就是犯蠢,因为一场战役的成败对后续的局势影响重大,很可能因为这就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所以每一次军事命令都不能错失良机。按照宋襄公口中的道德,如果要讲仁义,最好的方法不是打战,而是单挑,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东方时事里的半渡而击是什么意思
半渡而击之的意思是(当敌人的军队)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再去歼灭它。使其首位不能兼顾。这是古时候兵法上的一种战术。
半渡而击之是什么意思?
半渡而击之半渡而击之如何理解的意思是(当敌人半渡而击之如何理解的军队)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半渡而击之如何理解,再去歼灭它。这是古时候兵法上的一种战术。
半渡而击之 是什么意思?
、兵半渡而击之兵半渡而击之,演义中出现三处,列于下。1、曹操曰:侯其兵半渡而击之引文:众将拜伏问安,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操曰:“今只将计就计:布可擒矣。”嘉曰:真良策也!”《第十二回》概述:曹操与吕布大战于濮阳。陈宫设计诱骗曹操夜进濮阳城中,险些为吕布擒杀,曹操在突围中被城中烈火烧伤。曹操乘机以诈死之法反诱吕布军来攻营寨,曹操设伏击败吕布,取得反败为胜。评点:曹操同吕布的兼并战是一场军力和智力的角斗。此处所描写可看做曹操同陈宫之间的斗智。陈宫先设计,以富户田氏为内应,诈骗曹操入城而歼之。曹操虽经谋士刘晔提醒,又为部将李典阻挡,但仍中陈宫埋伏之计,多亏李典、典韦等人救护,方逃出城去。但曹操并不沮丧,反而仰天大笑,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性格,遂出“诈死”反击之计,使吕布遭受重大损失。两军占成平手。曹操反击之策应当说高于陈宫,其在于“顺势”的“机变”,也反衬出陈宫计策多谋,但略有迟缓之感。而大谋士郭嘉称曹操真为“良策”是给予充分肯定,其高在两策连用,一是“诈死”,二是“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兵半渡而击之”一句取自《吴子兵法·料敌·第二》。是十三情况下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