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三山会馆的历史沿革
三山会馆始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历时5年竣工。全馆占地4亩,是沪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具有典型的 三山会馆福建建筑风格。馆内古戏台的设计与制作工艺尤罕见,项部是金碧辉煌喇叭型的藻井,四周刻有上海城墙模型。1959年三山会馆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沪上新的历史文化景观。
上海开埠以后,各地商人云集上海,相继建立了数百家同乡会馆和同业公所,作为福建会馆的三山会馆建于1909年,整幢建筑别致秀丽,雕梁画栋、流金溢彩。古戏台的藻井为全木结构,雕刻着“五福捧寿”、“暗八仙”图案以及上海老城的八座城门、城墙。城门上有百鸟朝凤,镶嵌着夜明珠。古戏台前的石柱上镌刻着对联“集古今大观时事虽异,得管弦乐趣情文相生”。三山会馆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遗址,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响应北伐、推翻军阀政府在上海的反动统治,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就设立于此,周恩来曾到三山会馆慰问工人。
民国29年前后,在会馆内创办三山中学和八闽小学,1950年中学部停办。1952年后,小学由人民政府接办,改名半淞园路第一小学,直到1979年停办。
1980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为辟通中山环路,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三山会馆作移位修复,工程历时3年完成。1989年9月26日,会馆移位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展出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史料等,现设三山会馆管理处负责保护管理。
三山会馆除了继续保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外,还在文物保护、旅游功能等方面加以拓展,上海民间收藏品陈列馆以其新、奇、精、博的特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赏者。三山会馆古色古香的古建筑与美轮美奂的民间收藏品融为一体,珠联璧合,相映成辉,给人以美的享受。设在三山会馆内的上海民间收藏品陈列馆,自1992年开馆以来,每年举办一次至二次大型的收藏展览。“92上海民间收藏品大展”,被列为92中国友好观光年上海十大活动之一;1993年12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型收藏展”;1994年4月“古董艺术家具展”;“2002年上海民间收藏展”等。这些展出活动,参展者之多,藏品之丰富,给人新、奇、精、博的感觉,展现了上海民间收藏“半壁江山”的风采。
会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的会馆公所兴起、繁荣至消逝,历史过程长达三个多世纪。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上海的会馆公所多达400余座,大多沿黄浦江和老城厢一带而建,它们在助推上海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会馆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上海移民城市、多元文化形成重要的组成部分。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的三山会馆是沪上唯一保存完好、对外开放的晚清会馆建筑,也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唯一保存下来的革命遗址。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三山会馆如今已走过了百年历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一座以展示上海会馆公所“兴衰史”的陈列馆在三山会馆拔地而起。它与会馆古建筑融为一体,相映生辉,将成为中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桥梁。
三山会馆的介绍
三山会馆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福建旅沪水果商人于1909年集资兴建,1914年竣工。位于上海市南浦大桥桥堍中山南路1551号,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因福州城内有三座山:东南于山、西南乌石山(亦称道山)、北面越王山(亦称闽山),故会馆得名“三山”。三山会馆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9月移建竣工对外开放。现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上海市红色旅游基地,2010年世博会城市文化特色展示馆。
参观三山会馆
三山会馆位于中山南路1551号,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福建旅沪水果业商人集资兴建,“三山”取名于旧时福州城的九仙山、闵山、越王山,古建筑雕梁画栋,别致秀丽:有精美绝伦的砖雕、石雕、木雕,有古色古香的大殿、厢房,有美轮美奂的古戏台,也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也是上海具有闽南特色的旅游景点,让我们走入陈列馆,了解会馆的历史。
第一部分:开埠前上海会馆的产生
据嘉庆年间上海县志记载:“上海为华亭所分,闵、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远及西洋暹罗之舟,地大物博,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
最早在上海建立会馆是1759年建成的潮州会馆,1810年改称潮州八邑会馆。
第二部分:开埠后上海会馆的发展
1.数字发展
据《上海人口的变迁》1980年统计:近代上海人口由1852年的54.4万增长到1949年3月的545.5万,人口的逐步增长给上海的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都市。
2.经济发展
据洋布公所记载,店号由1858年的14家增长为1932年的573家,既扩大了规模,又聚集了人气,也打响了公所的名号。
3.公所历史
据考证,上海曾建有会馆(公所)400余座,如同乡最早的“关山东公所”、同业最早的商船会馆,影响最大的“四明公所”等。
第三部分:会馆公所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这是清代粉彩福禄寿三寿星,福禄寿代表福气与好运,寓意公所生意兴隆,吉星高照。
二、古戏台
这是古戏台,古戏台是唱戏的地方,当人们谈完公事后,听戏就成为当时人们休闲娱乐的调剂方式,古戏台旁有东西两厢房,那应该是观众席,人们在厢房坐定,一边品茶,一边听戏,遇见唱得好的角儿时,除了喝彩叫好外,还会委托跑堂向角儿送礼献花,以示欣赏与崇拜,既捧红了角儿,也让古戏台热闹非凡,蓬荜生辉。
三、大殿
大殿里供奉着汉白玉妈祖神像,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她自幼聪颖过人,识天气、懂医理、善舟揖,乐善好施,不仅深受邻里乡亲的喜爱,更是受到我国沿海地区百姓及海外华人的崇拜。
四、砖雕
此砖雕为八仙过海,雕刻精美,人物形象生动。
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蓝采和及曹国舅,各有各的本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