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苕溪怎么读(苕溪怎么读音正确)

KTV免费预定 2022-12-18 5

本文目录一览:

苕溪怎么读 苕溪在哪里

1、苕溪拼音:[tiáo xī]。

2、苕溪,古地名,吴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别称。又河川名。源于浙江省天目山,分东苕和西苕,于吴兴县汇合注入太湖。秋时两岸多苕花,其白如雪,故称为“苕溪”。也称为“苕水”。

苕溪怎么读

读音:苕溪 [tiáo xī]。

释义:河川名。源于浙江省天目山,分东苕和西苕,于吴兴县汇合注入太湖。

出处: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 谪仙 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用法示例:

1、对西苕溪流域的土壤样品及部分太湖近岸表层底泥样品,进行了环境磁学测试与化学分析。

2、东苕溪通过临安、余杭等地汇入太湖。

3、为了定量研究西苕溪流域洪水发生机制和动态规律,本项目研制了一个局地尺度综合水文模型。

近义词:

一、河川 [hé chuān]

释义:大小河流的统称。亦指河神。

引证:郭小川 《昆仑行》诗之二:“窄窄的河川,巨石乱跑。”

二、河流 [hé liú]

指黄河水流。今泛指地球表面天然水流。

引证:

碧野 《天山景物记》:“然后沿途再汇入涧流和溪流,就形成河流奔腾出 天山 。”

柯岩 《快活的小诗·做客来》:“红旗红灯大高楼,绿树绿草小河流。”

浙江苕溪中的"苕"字怎么读?

浙江苕溪中的"苕"字读:tiáo

一、苕的读音:tiáo,sháo

二、汉字释义:

[ tiáo ]

1.古书上指凌霄花。

2.〔~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羽状复叶,花紫色,可作绿肥。亦称“野豌豆”。

3.指苇子的花。

[ sháo ]

〔红~〕甘薯的别称。

三、汉字结构:上中下结构

四、部首:艹

五、相关词组:

苕颖、折苕、苕峣、兰苕、苕霅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横、竖、竖、横折钩、撇、竖、横折、横

二、词语释义:

1、苕颖

草花和禾穗。亦泛指植物的花、穗及其茎。

2、折苕

苇苕断折。喻危险的处境。

3、苕峣

高陡貌;远高貌。

4、兰苕

兰花。

5、苕霅

苕溪 、 霅溪 二水的并称。

_溪怎么读

溪拼音xī。

简体部首氵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3画。

繁体部首水部、五笔IEXD、仓颉EBVK、郑码VPZG。

四角32184、结构左右、电码3305、区位4710。

释义:山里苕溪怎么读的小河沟苕溪怎么读,泛指小河沟:山溪。清溪。溪水。溪涧。溪谷。溪壑。

相关组词:

溪藤[xī téng]

指剡溪纸。浙江剡溪所产的藤制纸最为有名。

耶溪[yē xī]

即若耶溪。传说西施浣纱处。

唐溪[táng xī]

复姓。

北溪[běi xī]

在北的溪水。

溪徼[xī jiǎo]

溪刻。

筠溪[yún xī]

竹丛中的水流。

虎溪三笑[hǔ xī sān xiào]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

安溪周姓[ān xī zhōu xìng]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

龙溪[lóng xī]

茶名。

苕溪[tiáo xī]

河川名。源于浙江省天目山,分东苕和西苕,于吴兴县汇合注入太湖。秋时两岸多苕花,其白如雪,故称为「苕溪」。也称为「苕水」。

溪沚[xī zhǐ]

溪流中的小洲。

溪狗[xī gǒu]

指陶侃。

梦溪[mèng xī]

地名。在今江苏省丹阳县,宋沈括故宅所在地。

苕溪诗帖 的 苕 怎么读? 这个字有两种读音,应该读哪种?

苕溪诗帖的“苕”读 [tiáo]

苕有两种读音,在表示的意义不同时读音也不相同。

一、

[ tiáo ]

1.古书上指凌霄花,也叫紫葳。落叶藤本植物。开红花。

2.苕子,也叫野豌豆。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可作绿肥。

3.指苇子的花。

4.本作“芀”。芦苇的花,苕杆可为帚。

茢,苕帚,所以扫不祥。——《周礼·夏宫下·戎右》郑注

系之苇苕。——《荀子·劝学》

或苕发颖。——陆机《文赋》

5.如:苕水(水名,在今陕西省境内在今浙江省境内)

       苕溪(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岩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二、

[ sháo ]

〈方〉红苕,甘薯。

拓展资料:苕溪诗

《苕溪诗》全称《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苕溪诗》的内容是米芾从无锡去往苕溪时所作的六首诗,是他的经意之作。通篇八面生锋,笔力雄浑老辣,潇洒自然,创造了一种天真活泼、激越昂扬的意境。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风貌,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