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怎么形成的物态变化)

KTV免费预定 2022-12-22 8

本文目录一览:

大雾是怎样形成的

雾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雾是怎么形成的:首先是冷却雾是怎么形成的,当空气中的水汽足够充足,微风刚刚好,大气稳定,近地面的温度下降,水汽便得到冷却形成雾;其次是加湿。雾的形成需要相对湿度达到100%,在湿度还没有达到标准的时候,需不断增加水汽含量,直到湿度达标便形成雾;最后要有有凝结核。在湿度和冷却条件都有的情况下,需要形成凝结核才能出现雾。

雾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条件一:冷却

雾是怎么形成的

这是雾形成的主要条件。当空气水分足够充足,湿度达到百分之百,那么,降温冷却便是关键。因为如果没有降温冷却水汽,那么水汽就很难凝结,这就很难出现雾。

形成条件二:湿度

雾是怎么形成的

湿度是雾形成的必要条件,也算是雾气的一个原材料,如果没有足够的湿度,足够的水汽,那么,雾是不可能形成的。一般情况下,这个水汽湿度要达到饱和,不然即便降温冷却了,水汽不足也很难形成雾。

形成条件三:凝结核

雾是怎么形成的

水汽条件有了,冷却条件也有了,这个时候就要看能不能凝结起来了,只有形成了小水滴或冰晶,雾才会形成。当然,这里最重要的还是要有降温冷却,水汽足够,经过降温冷却,一般凝结核就出现了。

雾是怎么形成的??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雾是怎么形成的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空气的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雾是怎么形成的;而气温在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

扩展资料雾是怎么形成的

雾的主要种类:

1.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热气辐射至天空里,冷却后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并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

2.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的天气。

3.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蒸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4.上坡雾: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雾

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哪种自然现象形成的

雾是液化这种自然现象形成的。雾的形成方式:

1、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

2、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

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雾的出现便是一种液化物理现象。所谓的液化是指气态物质转变为液化的一个过程。水汽在蒸发上升的过程中是一种气态,而期间遇到了低温冷却变成了水滴,这就是一种液态。即气态到液态的变化。

扩展资料:

雾与霾的区别:

1、水平能见度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3000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而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是乳白色、青白色,霾是黄色、橙灰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雾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