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操作方法
酒精灯的火焰
(1)新购置的酒精灯应首先配置灯芯。灯芯通常是用多股棉纱线拧在一起洗耳球的正确使用方法,插进灯芯瓷套管中。灯芯不要太短洗耳球的正确使用方法,一般浸入酒精后还要长4—5cm。
对于旧灯,特别是长时间未用的灯,在取下灯帽后,应提起灯芯瓷套管,用洗耳球或嘴轻轻地向灯内吹一下,以赶走其中聚集的酒精蒸气。再放下套管检查灯芯,若灯芯不齐或烧焦都应用剪刀修整为平头等长。
(2)新灯或旧灯壶内酒精少于其容积1/4的都应添加酒精。酒精不能装得太满,以不超过灯壶容积的2/3为宜。(酒精量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添加酒精时一定要借助个小漏斗,以免将酒精洒出。燃着的酒精灯,若需添加酒精,必须熄灭火焰。决不允许燃着时加酒精,否则,很易着火,造成事故。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要立即用湿棉布铺盖灭。用完酒精灯,火焰必需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3)新灯加完酒精后须将新灯芯放入酒精中浸泡,而且移动灯芯套管使每端灯芯都浸透,然后调好其长度,才能点燃。因为未浸过酒精的灯芯,一经点燃就会烧焦。
(4)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易将酒精洒出,引起火灾。(有时用打火机也行,但较容易烧到手,不提倡,不过在没有火柴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打火机,实验操作考试时必须用火柴)
(5)加热时若无特殊要求,一般用温度最高的外焰来加热器具。加热的器具与灯焰的距离要合适,过高或过低都不正确。与灯焰的距离通常用灯的垫木或铁环的高低来调节。被加热的器具必须放在支撑物(三脚架、铁环等)上或用坩埚钳、试管夹夹持,决不允许手拿仪器加热。
(6)加热完毕或要添加酒精需熄灭灯焰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如果是玻璃灯帽,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放走酒精蒸汽,让空气进入,免得冷却后盖内造成负压使盖打不开;如果是塑料灯帽,则不用盖两次,因为塑料灯帽的密封性不好。决不允许用嘴吹灭。
不用的酒精灯必须将灯帽罩上,以免酒精挥发,因为酒精灯中的酒精,不是纯酒精,所以挥发后,会有水在灯芯上,致使酒精灯无法点燃。
(7)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如长期不用,灯内的酒精应倒出,以免挥发;同时在灯帽与灯颈之间应夹小纸条,以防粘连。
(8)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应把仪器外壁擦干否则仪器炸裂,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首先必须预热,然后在对着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不能让试管接触灯芯,否则试管会炸裂。
如何标定氢氧化钠溶液及盐酸溶液(定溶)
盐酸标定
盐酸标定
一、配制洗耳球的正确使用方法:
0.02mol/LHCl溶液:量取1.8毫升盐酸洗耳球的正确使用方法,缓慢注入1000ml水。
0.1mol/LHCl溶液:量取9毫升盐酸,缓慢注入1000ml水。
0.2mol/LHCl溶液:量取18毫升盐酸,缓慢注入1000ml水。
0.5mol/LHCl溶液:量取45毫升盐酸,缓慢注入1000ml水。
1.0mol/LHCl溶液:量取90毫升盐酸,缓慢注入1000ml水。
二、标定:
1、反应原理: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为缩小批示剂洗耳球的正确使用方法的变色范围,用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使颜色变化更加明显,该混合指示剂的碱色为暗绿,它的变色点PH值为5.1,其酸色为暗红色很好判断。
2、仪器:滴定管50ml;三角烧瓶250ml;135ml;瓷坩埚;称量瓶。
3、标定过程:
基准物处理:取预先在玛瑙研钵中研细之无水碳酸钠适量,置入洁净的瓷坩埚中,在沙浴上加热,注意使运动坩埚中的无水碳酸钠面低于沙浴面,坩埚用瓷盖半掩之,沙浴中插一支360℃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与坩埚底平,开始加热,保持270-300℃1小时,加热期间缓缓加以搅拌,防止无水碳酸钠结块,加热完毕后,稍冷,将碳酸钠移入干燥好的称量瓶中,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无水碳酸钠(标定0.02mol/L称取0.02-0.03克;0.1mol/L称取0.1-0.12克;0.2mol/L称取0.2-0.4;0.5mol/L称取0.5-0.6克;1mol/L称取1.0-1.2克称准至0.0002克)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新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0.02mol/L加20ml;0.1mol/L加20ml;02mol/L加50;0.5mol/L加50ml;1mol/L加100ml水)定溶,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待标定溶液滴定至溶液成暗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红色。同时做空白
4、计算:
C=m/(V*0.0529)
C(HCl)——盐酸标准溶液量浓度 mol/L
m——无水碳酸钠的质量(克)
V1——滴定消耗HCl ml数
V2——滴定消耗HCl ml数
0.05299--与1.000盐酸标准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5、注意事项:
1、在良好保存条件下溶液有效期二个月。
2、如发现溶液产生沉淀或者有霉菌应进行复查。
氢氧化钠标定
氢氧化钠(NaOH)的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掌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方法原理
NaOH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收空气中的CO2,因而,市售NaOH中常含有Na2CO3。
反应方程式: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由于碳酸钠的存在,对指示剂的使用影响较大,应设法除去。
除去Na2CO3最通常的方法是将NaOH先配成饱和溶液(约52%,W/W),由于Na2CO3在饱和NaOH溶液中几乎不溶解,会慢慢沉淀出来,因此,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不含Na2CO3的NaOH溶液。待Na2CO3沉淀后,可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此外,用来配制NaOH溶液的蒸馏水,也应加热煮沸放冷,除去其中的CO2。
标定碱溶液的基准物质很多,常用的有草酸(H2C2O4•2H2O)、苯甲酸(C6H5COOH)和邻苯二甲酸氢钾(C6H4COOHCOOK)等。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氢钾,滴定反应如下:
C6H4COOHCOOK + NaOH → C6H4COONaCOOK + H2O
计量点时由于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弱碱性,应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容量瓶、锥形瓶、分析天平、台秤。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氢氧化钠固体(A.R)、10g/L酚酞指示剂:1g酚酞溶于适量乙醇中,再稀释至100mL。
四、操作步骤
1. 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秤上称取120g固体NaOH,加100mL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闭,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准确吸取上述溶液的上层清液5.6mL到1000毫升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中,摇匀,贴上标签。
2. 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将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干燥的称量瓶内,于105-110℃烘至恒重,用减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000克,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无CO2蒸馏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欲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要求做三个平行样品。
五、结果结算
NaOH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
CNaOH = m/【(V1-V2)× 0.2042】
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V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空白试验中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2042---与1mmo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瑞氏染色的步骤是什么?
操作步骤:
1.滴加瑞氏吉姆萨A液(约0.5ml-0.8ml)涂片上,并让染液覆盖整个标本染色1min;
2. 再将瑞氏吉姆萨B液加于A液上面(滴加量为A液的2-3倍),以嘴或洗耳球吹出微风使液面产生涟漪状,使两液充分混合,染色3-10min。(染血片时间可略短,染骨髓片时间应视细胞量多少而异)
3.水洗(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应以流水冲去,以防有沉渣沉淀在标本上),干燥、镜检。
注意事项:
1. 染色时间须视何种标本,涂片厚度,有核细胞多少,何种细胞及室温等而定;通常染血液涂片时滴加B液后染2-4分钟,染骨髓片则应不少于8分钟;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染色结果如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变碱,则考虑是否染色时间太长所致。
2.做骨髓涂片时,因为骨髓纤维蛋白含量较高,凝固较快,所以涂片过程要快。骨髓不可用草酸盐抗凝,否则会使血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致密,胞浆空泡形成,出现草酸盐结晶。
3.染液量需充足,勿使染液蒸发干燥,以防染料沉着于涂片上。
4.做细胞染色时,当天气寒冷或湿度较大时,应于37℃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或在染色时脱片。
5.染料放置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
6. 本试剂应由专业人员使用。
拓展资料
Wrfeht和Giemsa都于1902年报告了各自的新的血液学染色剂,其主要特点是在制备多色性亚甲蓝(主要指天青B)方面做了改进,使血细胞和疟原虫着色较好,操作简便。
上述染色法均是含伊红和亚甲基蓝衍生物的复合染料。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瑞氏染色法常用于血液、其他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涂片中各种细胞的染色,有利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对细胞进行分类检查。
【染色原理】
瑞氏染色分两相进行,第一相是酸性染料伊红与细胞中的碱性物质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等结合;碱性染料天青B与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如核染色质(chro-matin)、特异中性颗粒、血小板及富含核蛋白的胞质结合。第二相是天青B和伊红在适宜条件下形成紫色的天青B一伊红复合物(azure B-eosin complex),这种复合物是形成Romanowsky-Giemsa效应的基础。
Romanowsky-Giemsa效应包括:①白细胞核染色质染成紫色,疟原虫的染色质染成红色;②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及血小板颗粒区染成紫色;③产生本效应必须有两种染料参与,一种是天青B,另一种是伊红。
Wittekind(1985)指出,天青B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结合,而伊红既与DNA分子中的阳离子部位结合,又与天青B结合,与天青B的结合力来源于电子供一受体的电子转移力,天青B的甲氨基(-NHCHs)与伊红分子中的叛基(-COOH)间形成氢键。因此,天青B是噻嗪类染料中能与伊红形成复合物的最佳选择,因为拥有四个甲基侧链的亚甲蓝不能以氢键与伊红结合。
甲醇除作为染料的溶剂,能将瑞氏染料解离成带正电荷的天青B和带负电荷伊红外,因其具有脱水力,还可将细胞固定为一定形态,并使蛋白沉淀为颗粒状、网状结构,增加细胞与染料的接触表面,增强染色效果。
细胞中的各种有机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染料等对环境的州值非常敏感。如环境偏酸,氢离子增多,降低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增强伊红着色,出现异常红染;相反,则可出现异常蓝染。最佳环境应维持在PH值6 4~6、8.因此,必须使用缓冲溶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瑞氏染色
瑞氏染色原理及方法_医学教育网
如何正确使用移液管 怎么正确使用移液管
1、使用前:应先将移液管洗净,自然沥干,并用待量取的溶液少许荡洗3次。
2、吸液:以右手拇指及中指捏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将移液管插入供试品溶液液面下约1cm,不应伸入太多,以免管尖外壁粘有溶液过多,也不应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后而吸空。左手拿橡皮吸球,一般用60ml洗耳球,轻轻将溶液吸上,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移液管应随容器内液面下降而下降,当液面上升到刻度标线以上约1cm时,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取出移液管。用滤纸条拭干移液管下端外壁,并使与地面垂直,稍微松开右手食指,使液面缓缓下降,此时视线应平视标线,直到弯月面与标线相切,立即按紧食指,使液体不再流出,并使出口尖端接触容器外壁,以除去尖端外残留溶液。
3、放液:小心取出移液管,放入接受容器中,在此过程中,不能让管中液体漏出,使管尖靠在接受容器的内壁上。保持移液管垂直而接受容器倾斜,抬起右手食指,让液体自由流出后,等待15秒左右,取出移液管。注意尖嘴处残留的少量液体不能用外力吹出,如果移液管上有注明“吹”字除外。
4、存放:如果每天都用,清洁完后选择一个稳定的架台,尖朝上存放。长期储存对于清洁的移液管,用带隔的抽屉底下垫有干净的塑料泡沫存放。最后,我们再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要点:检查移液管的型号、状态、清洁度;如果有必要的话,用待取液体冲洗移液管;用吸耳球吸取溶液到刻度线以上;用吸水纸擦净移液管;调整弯月面的位置,保证没有视差;移去移液管最后一滴;放出液体;把移液管尖端抵住容器壁等待指定时间,移去外面的一滴,通过转动移液管体如果标有《Ex》不要吹出管内液体;清洗擦净移液管;正确存放移液管。
如何正确使用移液管?
正确使用移液管是实验数据准确与否的一个重要操作步骤,具体使用方式如下:
1、移取时,需要用溶液润洗2-3次,左手拿像皮球轻轻将溶液吸上
2、这时眼睛需要注意上升的液面,当达到需要的刻度的时候停止吸液。
3、然后稍稍松开右手食指,使液面缓缓下降,至凹液面与标线相切。
4、然后移液管转移到容器中,此时需要使其出口尖端接触器壁。
5、容器稍微倾斜,移液管直立,使溶液自由的顺壁流下。这样就完成一次移液。
注意事项
放液后,残留在管尖内壁处的少量溶液,不可用外力强使其流出,因校准移液管或吸量管时,已考虑了尖端内壁处保留溶液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