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PPT)

KTV免费预定 2023-01-03 7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的传统节日哪些

1、春节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中华传统节日,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由来:春节,是农历中华传统节日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2、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由来: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3、清明节时间:公历4月5号前后由来: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4、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由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5、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由来: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什么

一、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相关诗句

(1)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孟浩然(唐)《除夜有怀》

(2)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方干(唐)《除夜》

二、春节

春节,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中华民族的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相关诗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宋)《元日》

(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唐)——孟浩然《田家元日》

三、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也叫“灯节”“灯夕”“上元节”。

习俗: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相关诗句

(1)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宋)《生查子·元夕》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宋)《青玉案·元夕》

四、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习俗: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相关诗句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唐)《寒食》

(2)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唐)《寒食野望吟》

五、清明节

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

习俗:禁火寒食、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

相关诗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唐)《清明》

(2)“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高菊荀(宋)《清明》

六、端午节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习俗: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 佩香囊。

相关诗句

(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宋)《浣溪沙·端午》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唐)《端午日赐衣》

七、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燃灯、观潮、赏花(主要是赏桂花)、设宴等。

相关诗句

(1)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宋)《中秋月》

(2)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八、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又有“老人节”之称。

习俗: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观赏菊花等。

中国的七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中华传统节日的七个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

1、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中华传统节日;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节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拜祭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3、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4、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6、中元节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7、下元节

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中华传统节日;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扩展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假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等。

01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02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03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04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医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05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夏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汤圆) 

元宵节 夏历正月十五日 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 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祭祖、扫墓

端午节 夏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 夏历七月初七 又称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 夏历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 夏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夏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古尔邦节 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 宰牲节

1月1日 元旦节 公历新年 放假一天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 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 不放假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 放假三天

5月4日 五四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不放假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 儿童放假一天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 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不放假

8月1日 建军节 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不放假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纪念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 不放假

9月10日 教师节 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 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 国庆节 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新年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不放假

农历二月初二 春农节 又称“农头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 不放假

农历节气清明 清明节 扫墓祭祀 不放假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纪念屈原(存在争议),吃粽子,赛龙舟 不放假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 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中国的情人节 不放假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又称“鬼节”、“盂兰盆节”、“七月半” 不放假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 不放假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登高,老年节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祭祖先神灵,祈丰收吉祥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 小年 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不放假

农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 除夕 岁末,守岁 不放假

回历10月1日 开斋节 又称“肉孜节”,斋月结束,伊斯兰教节日 不放假

回历12月10日 宰牲节 又称“古尔邦节”,朝圣次日,伊斯兰教节日 不放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