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北京天安安门)

KTV免费预定 2023-01-07 5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天安门是谁设计建造?

关于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大多数人公认的是蒯祥。

公元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明成祖朱棣准备迁都北京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派蒯祥等著名匠师分工负责皇宫建筑群的设计和施工。蒯祥就精心设计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了皇城正门,1420年竣工,当时叫“承天门”,也就是天安门的前身。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承天门被火烧毁,宪宗成化元年(1465)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新修建。这回不再是牌坊,而是9开间门楼了。

明末毁于兵火,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世祖福临重新修建这座城楼,改建以后,10月31日,将承天门改称天安门。

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7日,为彻底解决天安门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决定将旧城楼拆除,按原规模和建筑形制重建天安门城楼。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实际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此次重建将原勾头滴水瓦头的龙纹改为葵花纹,将原大点金旋子彩画改为金龙和玺彩画,枋心绘西番莲,且将大木改造。

扩展资料:

天安门的地位价值:

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称为“金凤颁诏”,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都要启用天安门。只有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同时,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

1949年以后,天安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了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参考资料:人民网-天安门设计者蒯祥:有天赋 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安门

天安门简介一百字以内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原是明、清两朝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清顺治八年改建为如今样式,更名为天安门。

拓展资料:

天安门历史沿革

元朝

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诏令以燕京作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元大都从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兴建,到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成,历时18年。大都城从里至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大城。

明朝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明大将徐达统率军队攻克元大都,更名为北平。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燕王朱棣将北平改称北京,暂称“行在”(皇帝在外时的行都)。就位后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征召全国各地能工巧匠,开始大规模重建北京城。其时,江苏省苏州府吴县香山人蒯祥奉命设计建造皇宫,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承天门。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承天门建成,为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因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承天门。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颁诏正式迁都北京。

明天顺元年(1456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焚毁。

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由蒯祥设计并领衔重建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了承天门。此次重建后的承天门,只是由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承天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是当时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一座门楼。本次重修,也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再次被毁。次年再次重修承天门。

清朝

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康熙年间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炮轰天安门。

建国以后

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一致决定:整修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当时的北平市政府动员全市人民对市区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国诞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7]毛泽东率领党、政、军和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负责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2年,北京市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较全面地修缮天安门城楼。这是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近260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1956年,对城楼东北翼角及劈裂、脱样的角梁进行了翻修,接长了城台栏杆扶手。为确保天安门的绝对安全,1957年8月至9月,有关部门在对天安门城楼进行防雷工程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在顶部安装了避雷设施。

1966年4月,邢台地震发生地震后,政府组织力量对城楼内的五架梁、西山花踏脚木、草架柱进行了加固,将部分倾斜的梁柱等构件进行了拉结,并增加了铁箍。

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7日,为彻底解决天安门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决定将旧城楼拆除,按原规模和建筑形制重建天安门城楼。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实际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此次重建将原勾头滴水瓦头的龙纹改为葵花纹,将原大点金旋子彩画改为金龙和玺彩画,枋心绘西番莲,且将大木改造。

1980年,又一次大修,按9度抗震能力设计施工。

1984年,有关技术部门对城楼防雷设施进行了重点检查和遥测,增加了防雷引下线。

1988年,城楼开始对公众开放。

1991年,天安门城楼上装置了238组立面泛光照明设备。

1992年,为迎接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又在城楼上安装了14道光芒四射灯。

199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对天安门及两侧红宫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粉刷,新式大红灯笼取代了旧灯笼,更换了城楼地毯和大厅内壁画,厅内的红漆木柱、菱花格窗也全部进行了油饰。

2009年,天安门城楼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展开修缮。此次天安门城楼修缮工程将主要以对梁柱、屋顶等部位的重新粉刷和彩绘为主。

2011年国庆节前,天安门进行每年例行围挡施工,通过施工,工人还将检查天安门城楼主体部分是否有开裂、漏水等情况,然后进行修补。此外,还将对天安门城楼、东西红墙等进行外墙粉刷。

2012年,为迎接国庆节和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天安门城楼红墙将被重新粉刷。

2013年5月2日至6月6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对天安门城楼实施“琉璃瓦屋面除草、清垄维护保养工程”施工。院内地面将进行铺装改造,解决地面防滑和破损问题。

2018年6月12日,从天安门地区管委会获悉,天安门城楼及城台修缮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将于2018年6月15日正式开工。预计2019年4月底恢复对外开放,5月底全部完工。

参考资料:天安门 (北京故宫城门、中国国家象征)

北京天安门的来历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广场外围,左为文官官署,右为武官官署,充分显示了中央集权的浩浩声势。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

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诏令以燕京作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元大都从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兴建,到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成,历时18年。大都城从里至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大城。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明大将徐达统率军队攻克元大都,更名为北平。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燕王朱棣将北平改称北京,暂称“行在”(皇帝在外时的行都)。就位后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征召全国各地能工巧匠,开始大规模重建北京城。其时,江苏省苏州府吴县香山人蒯祥奉命设计建造皇宫,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承天门。

扩展资料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此时的北京城和清政府一样,陷入风雨飘摇中,天安门,也因为缺乏有效的护理,略显残破。

到了1915年,此时的清朝已经成为历史,民国与清皇室达成协议,紫禁城以内仍属于皇室的私有财产,于是,天安门前也被封闭里起来。

到了1928年,这个时候,国民革命军刚刚结束了北伐,一路上攻克了直系和奉系的势力,并最终在这一年攻克了北京,将张作霖赶回了山海关以外。毫无疑问,成为了新的中国领袖的蒋,也将自己的头像挂在了天安门上。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北京也成为了沦陷区,具有象征意义的天安门,也被伪政权打了标语和旗帜。

不过,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天安门也最终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此时的画像,与后来我们熟悉的不一样,还是延安时期的毛主席样貌。

此后的天安门,见证了中国发展的起起伏伏和点点滴滴,到了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的天安门前,已经有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模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简介(20字)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是我国升旗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阅兵的

天安门详细资料

天安门是明清皇城的正门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以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最初的承天门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坊。天顺元年(1457年)间,牌楼毁于雷火,时至八年后的成化元年(1465年)才得以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为战火所毁。至清顺治八年(1651年),才依皇帝旨意在原址上进行大规模重建,并更名“天安门”(满语:abkai elhe obure duka),象征皇帝“受命于天,安邦治国”。此后的康熙年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造就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宏伟外观。解放后,天安门在相关部门的关心下,于1952,1970年又进行了两次整修,基本保持顺治年间原貌,只是比原来高了83厘米。

天安门坐北朝南,原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增高至34.7米。天安门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建筑的底部为汉白玉精雕的须弥座,高1.59米。城台建于底座之上,面积4800平米。城台的两侧有登城马道,台上建城楼。

天安门城楼布取“九五”之数,面阔九间(57.14米),进深五间(20.97米),谕示皇帝的“九五之尊”。城楼重檐歇山式顶。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螭吻、仙人、走兽。在两层正檐之间用滑轮固定着一枚国徽,直径1.7米,与北京中轴线严密重合。屋檐下悬挂17盏大红宫灯,其中主灯重达450公斤,辅灯也各重350公斤。整座屋顶由60根大红木柱支撑,每根柱的直径约2米。城楼的正背面均排列有36扇菱花门窗,天花、斗拱和梁枋上都绘制了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楼体的四周回廊环绕,廊深3米左右。城搂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60根红漆巨柱排列整齐。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下层是高13米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城台的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还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明清两代,平时只有皇帝可以进出。城楼前有外金水河,河上飞架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专为皇帝而设,而皇后大婚的时候,以及科举的前三甲也可以破例从这里通行一次,以示身份尊贵和皇恩浩荡。到如今,每日升降旗仪仗队由此桥进出,凸现出了国旗的庄重和人民当家作主;御路桥两旁有皇亲国戚过往的“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品级桥”是供三品以上的官员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兵弁、夫役只能走最边远的“公生桥”。公生桥架在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中山公园)门前。5座内金水桥除有类似严格的等级规定外,还表示“万方来朝”之意。

天安门城楼前后共有4只华表,建于永乐年间。华表的形状大家都相当的熟悉,现今的华表是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的,而在很久很久以前,据说,是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产生了木制华表,人们用它来标识道路。现在想来,在那个原始的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建筑,可能大多数地区都是原始的状态,少有人居住,人们用华表来作为标志,避免迷路,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还有后来产生的邮亭,传舍也用这个标识。最初的时候,称之为“桓木”或者“表木”,后来渐渐地被大家读成了“华表”。人们在这根木柱上刻写意见,供氏族首领参考。而到近代以后,华表取之石材,雕刻精美已经不再允许人们随意写画,但是依旧有提醒君主勤政爱民的作用。

天安门城门上原本是挂着“天安门”牌匾,民国期间(1949年前)曾挂上蒋介石画像,1949年以后改挂巨大的毛泽东画像。画像绘制在一整块玻璃钢板上,每年国庆节前都要更换。画像的两侧镶嵌有巨型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自1987年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整座天安门城楼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历经百年浮浮沉沉,却依旧雄浑,仿佛历史的呐喊,那样的深邃,那样的震撼。这是中华精魂所在, 让我们永远为之自豪。

公交路线:公交车1、4、52路,天安门站或乘1线地铁到天安门东站下车

景点等级:5A

景点电话:010-63095745

具体位置: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市区中心

门票:成人:15元/人;学生:5元/人,70岁以上老年人:5元/人,现役军人免费。

开放时间:9:00-17:00 (16:30停止售票)

注意事项:等城楼参观时,不能带包、饮料和危险品,稍大的包需在存包处寄存,城楼大厅内禁止照相。

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你游 出行旅游第一站为您提供帮助!

天安门资料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1420年建成。最初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天顺元年(1457年),牌天安门与华表楼毁于雷火,八年后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废墟上进行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1952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门比原来高了83厘米,通高34.7米(原高33.87米)。

明清时期,天安门到大清门(明朝成大明门、中华民国称中华门)之间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几万平米的T字型宫廷广场,其东、西两次还各设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国家主要统治机构六部及各院即设在此。这里是帝国统治机构的中枢。

明清的皇帝们一般都在天安门颁布重要诏令,称为“金凤颁诏”。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审要犯(“秋审”)、殿试公布“三甲”(“金殿传胪”)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

1949年后,天安门进行过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两次整修规模较庞大。1988年,城楼开始收费,对社会公众开放。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城楼通高37.4米,建于巨大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式城台天安门夜景上,红墙、黄瓦、五个拱形券门,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有黄色琉璃瓦,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36扇朱红菱花门扉;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贴金的“双龙合玺”彩锦,团龙图案的天花藻井,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金碧辉煌。殿内由一个450公斤八角宫灯和16个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宫灯组成的众星捧月图案。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现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门前开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飞清末天安门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一般称为金水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在王朝帝国时代,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桥”。桥南东西两侧,各有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安门多次维修,今已焕然一新。左右两侧筑起大型观礼台,供大型庆典贵宾观礼之用;金水河南并辟有绿化带,花木四季常青。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