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螳螂生活习性(螳螂的生活方式及特点)

KTV免费预定 2022-11-09 5

本文目录一览:

螳螂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有哪些?

1、螳螂的生活习性: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善于利用“心理战术”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属于益虫。螳螂的生活环境为草丛,为了避免被天敌发现,一般的螳螂颜色多为绿色,除绿色外黄色也比较常见。

2、蝗虫的生活习性: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要食物,是农业害虫。蝗虫一般属于兼性滞育昆虫,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越冬,寿命大约6个月。成虫与蝗蝻都是夜伏昼出,无明显趋光性。

3、蝉的生活习性:常见的蝉科动物是蝉,俗称知了(蛭蟟)、蛣蟟或借落子。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在地下“潜伏”四年后钻出地面。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

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

4、蝈蝈: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

5、毛虫:一般只在某种或某些植物上生活,并以其为食,直到变为成虫。而后交配并寻找此类植物产卵。它们一般以寄主的叶或果实为食。

毛虫中群居、独居的都有,变为成虫前,一般会蜕4-6次皮,以便不断长大,最终做蛹。蜕皮、做蛹前会不吃不喝,一动不动。

螳螂的习性是怎样的?

螳螂是一种食肉昆虫捕食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它能杀死田野和林区的许多害虫所以它是一种有益的昆虫。天性残忍好斗缺粮往往导致互相残杀的现象。螳螂分布在南美洲和东南亚的单个物种也不时攻击鸟类、蜥蜴或青蛙等小动物。

螳螂有保护色有的有拟态类似于环境以捕食各种害虫为食。而且捕食只需要0.01秒。它只吃活的昆虫它会用带刺的前脚牢牢地捏住猎物。受惊的翅膀沙沙作响同时显示出鲜明的警告色。它常见于植物中而不是地上形状可以像绿叶或棕色枯叶、小枝、地衣、花或蚂蚁。它不仅可以通过拟态避开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待猎物时也很难被察觉。

螳螂的寿命一般是一年一代。螳螂的寿命大约是六到八个月。螳螂雌性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产卵既不是在地下也不是在植物茎中而是在树枝的表面。卵是在卵鞘中产生的。每个卵鞘中有20~40个卵排列成2~4排。每只雌性可产生4~5个卵鞘。次年初夏数百只若虫从卵鞘中孵化出来。若虫蜕皮数次发育成成虫为不完全变态。

螳螂生活的环境:螳螂喜阴怕热。它们大多生活在野外的植草地和山地森林的刀灌丛中在温度为18-22度、相对湿度为75%-85%时大部分螳螂会移动。

螳螂通常在夏天的清晨活动从炎热干燥的中午活动到树叶或庄稼和植物下午气温下降时再出来。每年春天到秋末都是螳螂的捕食季节以小昆虫、飞蛾、毛虫、蝴蝶、甲虫、蚜虫、臭虫、苍蝇为食。

螳螂喜欢栖息在植物上。中午天气炎热干燥螳螂躲在树叶里断断续续地凉快下来。直到下午气温逐渐下降才开始活动。每年从春天到秋天都是螳螂活动的高峰期。

螳螂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螳螂是食肉性昆虫螳螂生活习性,平时吃蝗虫、苍蝇、蚊子、蝶、蛾等害虫,因而是益虫。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螳螂生活习性的现象。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

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以及东南亚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

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而且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

螳螂的寿命一般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即使没有头,螳螂仍能存活十天左右。螳螂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

螳螂的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期,雄虫先羽化,雌虫羽化较晚。成虫多在早晨或上午羽化,少数在下午羽化。

初孵若虫成群地用丝连接在一起,悬挂在卵鞘上,然后再分散活动。1~2龄若虫行动敏捷,老龄若虫则行动迟缓。

广腹螳螂栖息在乔、灌木上。大刀螂幼龄若虫栖息在杂草上,大龄若虫栖息在树木上。薄翅螳螂一生都栖息在杂草丛中。

螳螂幼龄期死亡率很高。随着虫龄增大,自相残杀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人工笼内饲养下,成活率很低。螳螂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可捕食40余种害虫。

《昆虫记》螳螂的习性。

螳螂:好斗,有镰刀般的前足(捕捉足),交配后母螳螂通常会吃掉公螳螂。善于伏击猎物,身上的颜色通常是隐蔽色,而翅的内侧颜色用场较鲜艳,用遇到天敌时,突然打开翅膀,露出鲜艳的内侧,恐吓敌人。

扩展资料

拟态行为

拟态成花。热带有一种螳螂,它的前足拟变成花瓣状,体色变为紫白色,它隐在像叶丛中,乍看像一朵紫白色的兰花。马来西亚有一种花螳螂,身体粉红色,看上去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引来蝴蝶采蜜而上当。

拟态成叶。另一些螳螂把胸腹、胫节、褪节上长出叶片和突起,拟态成树叶、树枝和树疤来迷惑小虫。

拟态成水滴。热带沙漠地区有一种螳螂,身体绿色,头部有一个扁平突起,光滑明亮,伏在草丛中,在阳光下头上突起物如一滴晶莹的露珠,引来干旱地区小虫前来取水而被捕。

拟势恫猎物。法国生物学家曾看到一只螳螂遇上一只大灰色的蝗虫拟势的现象。当螳螂看到蝗虫时,便立即张开双翅,抖向两侧,后翅直立起来,像只帆船,旁体上端穷曲,发出毒蛇喷气的声音,全身重量放在后面四足上,身体全部竖立起来,一动不动地站着,两眼立盯住蝗虫。

蝗虫稍移动,螳螂头部随即转动,蝗虫被这架势吓蒙了,缓慢地伏在地上,不乱逃跑,甚至还向螳螂移动,当它移动到螳螂够得着的时候,螳螂猛扑过去,蝗虫毫无反抗地成了它口中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