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三国演义凤雏指的是谁
《三国演义》凤雏指的是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初任郡功曹,后跟随周瑜,被周瑜任以大事,后周瑜逝世于巴丘,庞统为其吊丧至东吴,与陆绩、顾劭、全琮等人结交而还。南郡借给刘备后,从事署理,继守耒阳令,不治理公务而被免职。鲁肃、诸葛亮以庞统“非百里之才”力荐,刘备十分器重,委以治中从事重任。
后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葬于落凤坡。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
《三国演义》中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的凤雏指的就是庞统,庞统的名声虽然没有诸葛亮那么的出名但是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他却有和诸葛亮一样的韬略雄才,所以才在三国时期盛行了一句话叫做“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凤雏为人还是十分老实的,以至于人们看到他都觉得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很多人都因为他的相貌而轻视他,这也是他不够出名的主要原因。
庞统的一生其实还是有很多坎坷的,虽然有着济世之才但是奈何长相不佳,再加上性格稍微有些傲慢就导致很多人都不重视他。当初在赤壁之战的时候鲁肃曾经向周瑜推荐过庞统,但是并没有受到重用,只是担任一个很小的官职,后来因为帮助周瑜完成了火攻计划才有了一点小名声。后来周瑜去世了之后庞统再一次“失业”,鲁肃不忍心这样的人才流失所以把庞统介绍给了孙权。
但是孙权也是一个“颜控”,原先的手下周瑜玉树临风而庞统面相丑陋,再加上庞统的性格比较的傲慢,所以孙权并没有重用庞统。而在这个时候诸葛亮也趁机拉拢庞统去投靠刘备,庞统一想在孙权处也没有什么前途所以就去追随刘备了,刚到刘备处的时候也是担任的小官,但是刘备和孙权不同,在经过诸葛亮的引荐之后很快就把庞统升到了和诸葛亮一样的军师级别。
在跟随了刘备之后帮助刘备攻克了很多的城池,庞统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但是后来在攻打雒城的时候没有听信诸葛亮的建议,到了落凤坡的时候被埋伏在那里的张任使用弓箭射死了,而庞统去世的时候也仅仅只有三十六岁。庞统的死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每一次有人提到庞统的时候刘备都会忍不住流泪,后来为了纪念庞统刘备专门为庞统挑选了墓地,还追赐了庞统为关内侯。
三国演义凤雏指的是谁?
三国演义凤雏指的是庞统。
字士元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葬于落凤坡。
人物经历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
东汉末期的荆襄之地,社会稳定人口众多人民富足,居住在这里的名流隐士高人辈出,有本地的名流也有外来的名士,其中有一个叫庞德公的人,他跟当地的名士交往甚密。庞德公是荆州地区著名的隐士,历史上有关他的记载比较少,主要因为他的一生都是隐居世外。
庞德公的朋友圈都是当时的隐士名流。他跟当时的名士司马徽、徐庶、庞统、诸葛亮都交往过密,这些人称他为庞公。庞德公对这些名士十分了解,他称司马徽为“水镜先生”,称诸葛亮为“卧龙”,把庞统叫“凤雏”,水镜、卧龙和凤雏的名号就此得来。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
庞统。
字士元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葬于落凤坡。
人物经历: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后来被本郡征为功曹,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
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
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