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叫乘法分配律
- 2、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 3、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是什么?
- 4、谁知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 5、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 6、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一般在有理数乘法中,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从主观上理解,就是(a+b)倍c就是a倍c加b倍c。从数学上定义,就是(a+b)的长度在平面上移动c个长度的面积等于a个长度移动c,加b个长度移动c所围成的面积。
在数学上也有一个好像叫皮亚诺公理可以推出来,但是你会发现这个公理也有一个基础,而且这个基础也是人的主观意识所确定的。只是它可以从少的主观意识推更多的“客观”现象。如果有时间可以仔细研究,如果没时间就用上述的观念去理解,说到底人就是一种意识。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积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代数式来表示就是:c×(a+b)=c×a+c×b;
用图形符号表示就是:■×(▲+★)=■×▲+■×★。
事实上,无论是代数式还是图形符号,对小朋友而言都不如几何图形来得直观易懂。
进一步的知识读者朋友们可以看后面“延伸阅读”中提到的文章,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包含单一运算相比:
乘法分配律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思维含量较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运算律。因此,三大版本教材不约而同地将把乘法分配律放在最后一部分教学。
究其原因,除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一重认知障碍。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是十分熟悉的。
在以往进行大量的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中,学生已充分体会到加数(因数)位置变化,和(积)不变的算理,他们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己经有了充分的认知经验。但对于乘法分配律,前置知识较少,不管是书写形式还是文字表述,学生都感到陌生,这给学生理解概念增加了认知障碍。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是什么?
乘法分配律是一种简算定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有涉及: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数不变,这叫做分配律。
字母表示:(a+b)×c=a×c+b×c
变式:(a-b)×c=a×c-b×c
扩展资料: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
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
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
,注: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不用写,或者可以写成·。
2.乘法结合律:
3.乘法分配律: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乘法分配律,百度百科:乘法
谁知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乘法分配律是一种简算定律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有涉及:两个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数不变,这叫做分配律。
字母表示:(a+b)×c=a×c+b×c
变式:(a-b)×c=a×c-b×c
扩展资料: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
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
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
,注: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不用写,或者可以写成·。
2.乘法结合律:
3.乘法分配律: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乘法分配律,百度百科:乘法
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x c=axc+bxc
扩展资料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积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图形表示:□×(△+☆)=△×□+☆×□
字母表示:
变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乘法分配律就是让两个数与同一个数相乘乘法分配律的定义,等于是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去进行相乘乘法分配律的定义,然后再把这两个积相加起来乘法分配律的定义,这样一来所得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的结果与不进行简算时候所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示例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25×401
=25×(400+1)
=25×400+25×1
=10000+25
=10025
25×(37+3)
=25×40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