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魏国皇帝列表
魏国历代皇帝列表:
魏高帝 ( 曹腾)、魏太帝 ( 曹嵩) 、魏武帝 ( 曹操)、魏文帝 ( 曹丕220-226年)、魏明帝 ( 曹叡226-239年)、魏少帝 ( 曹芳239-254年)、高贵乡公 ( 曹髦255-260年))、魏元帝 ( 曹奂260-265年)。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公元前344年称王、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179年。
扩展资料:
1、起源
魏国的始祖是毕公高(周文王第十五子),周武王伐纣之后,毕高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为氏。毕国亡国后,毕公高之后毕万入晋。事晋献公,以功封于魏地,是为魏氏之祖。
其后世为晋卿。晋献公死后,四子争位,是时毕万之后魏犨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而令魏犨为大夫,是为魏武子,魏渐强。
2、崛起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特别是文侯时期启用吴起,采取武卒制,精选士兵进行训练,建立了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对魏国初期的强盛发挥了重要作用。
3、灭亡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亡。
4、短暂复国
公元前209年陈胜起兵反秦,魏咎加入了陈胜阵营。陈胜派遣周市攻取魏地,当攻下魏地后,陈胜打算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愿接受,认为应该立旧魏国王族后人为魏王,于是魏咎被立为魏王,魏国复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历代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
大魏皇帝列表
大魏皇帝列表:魏高帝 ( 曹腾)、魏太帝 ( 曹嵩) 、魏武帝 ( 曹操)、魏文帝 ( 曹丕220-226年)。
魏明帝 ( 曹叡226-239年)、魏少帝 ( 曹芳239-254年)、高贵乡公 ( 曹髦255-260年))、魏元帝 ( 曹奂260-265年)。
魏国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之后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扩展资料:
战国初期,魏国迅速成为实力最强的新兴大国,对天下诸侯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尤其对西邻秦国,魏国以强盛的国力军力,夺取了整个河西高原与秦川东部,将秦国压缩得只剩下关中中西部与陇西商於等地。
李悝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李悝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腐朽落后的世袭制度的挑战。
这样改革的结果,大大削弱了魏国的“世卿世禄”制度,以后的封君在封国食邑内没有治民之权,只衣食租税;官吏制度有所改善,政治情况较好。
战国中后期,魏王拜惠施为相,其在位期间主张:一是“为魏惠王为法”,二是主谋齐、魏相王,三是主张齐、楚“偃兵”,倡言魏与齐、荆联合抗秦。
秦王政继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历代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
东魏有几代皇帝?
只有一个东魏皇帝列表,元善见。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鲜卑族。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东魏武定九年(551年)在位。
仪表瑰丽,沉雅明静,心怀大志,世人叹有孝文帝风范。文武全才,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御猎时驰逐如飞东魏皇帝列表;喜好文学,每逢嘉辰宴会,多命郡臣赋诗,颇得朝望。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在权臣高欢拥立下,登基即位于邺城东北,年号天平,正式建立东魏,时年十一岁。丞相高欢辅政,权倾朝野,皇帝如坐针毡。高欢死后,其子高澄嗣位,权势更大,甚为忌惮。
武定九年(551年),齐王高洋看见篡位时机成熟,逼迫元善见禅位,建立北齐王朝。东魏灭亡后,元善见降封中山王,食邑一万户,不久为高洋所毒死,年仅二十八岁。天保三年(553年),追谥孝静皇帝,葬于邺郡漳河以北。
扩展资料东魏皇帝列表:
东魏权臣高欢善于玩弄权术,权势益大,权倾朝野,令孝静帝天天都提心吊担,对高欢颇为畏惧。高欢执政至547年死,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皆尖锐,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
而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权势更大,曾在朝堂之上因孝静帝抱怨其被高氏控制生不如死而怒骂孝静帝“狗脚朕”,并让手下殴打孝静帝。
公元549年,高澄遇刺而亡,高洋再继任父兄之职,东魏皇帝列表他见篡魏之时机已到,于次年废帝而自立,改国号“齐”,东魏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善见
魏国皇帝列表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东魏皇帝列表的封建王朝东魏皇帝列表,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386年东魏皇帝列表,是由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东魏皇帝列表的,改国号为魏,建都平城。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那么在这148年间北魏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北魏皇帝列表东魏皇帝列表: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魏国各代帝王的顺序是什么
您好,魏这个国号实在太广泛,由于不知道您是想问哪一个时期的魏,但是您所述为帝王,应该是想问封建时期的。
曹魏皇帝列表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226年—239年在位14年,年号:太和(227年—233年)青龙(233年—237年)景初(237年—239年)
魏哀帝曹芳(232年——274年),240年—254年在位15年,年号:正始(240—254),嘉平(249年—254年)
魏废帝曹髦(241年——260年)254年—260年在位,年号:正元(254年—260年),甘露(256年—260年)
魏元帝曹奂(246年——302年),260-265年在位5年,年号: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咸熙:(264年五月—265年)
北魏皇帝列表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魏晋南北朝皇帝列表
一、魏
220年来,曹丕篡位汉代,称帝,国名“魏”,曹魏史。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了汉朝,历史上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战役中失败,孙权赢得荆州大部分地区。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帮助刘备的儿子刘禅和孙权建立了新的同盟关系。229年,孙权被称为皇帝,国家被称为“吴”,历史被称为“东吴”,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几十年,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没有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权力逐渐由司马懿控制。263年,曹魏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除了魏元帝的独立。他的名字叫“晋”,历史上被称为西晋。西晋在公元280年摧毁了东吴,统一了中国。
二、两晋
晋朝(266-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王朝之一,东晋是六朝之一。两晋共有十五位皇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入侵中原,北方汉人为避免胡人的屠杀被迫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三。南北朝
南北朝(420-589)是南北朝的总称。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它从东晋继承到隋朝,由刘禹于公元420年在东晋建立,至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
南朝(420-589)有四个朝代:刘宋、南齐、南良和南辰。北朝(386-581)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南北朝虽有朝代更迭,但长期对立,故称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然是士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族、依附族和奴隶。对外交流也很活跃。从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从西到西,从中亚到西亚,从南亚到东南亚和南亚。
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北朝与南朝并存的总称。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魏、东魏、西魏、北周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北齐是鲜卑汉人建立的王朝。
扩展资料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南至越南,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