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抗美援朝中美双方死亡人数是多少?
提中美会出现逻辑上的误导,是中朝与美为代表的联军。双方的伤亡比是1:1.7,美联军伤亡大。战果里也包含了人民军的功劳,而美联军死伤的大头是韩军。美军编制里的韩国仆从军,死亡后,不会出现在美军死亡名单里,也不会出现在韩军死亡名单里,战后为此,韩人很不满。中死亡人数,最终是按回国后复发不治的都算,包括失踪的,十八万出头。美的算法对死亡士兵不地道,名单还着火了,没了,按同期全球美军死亡加失踪的另个名单看,美军死亡在六万之上。上面说了,联军死亡的大头是韩军,综合看,志愿军一人换一人没多大问题,毕竟五次战役里,四次是按着对方打。侧后登陆,蛙跳施展不出来,美联军就不会取得大战果。
朝鲜战场中国和美国伤亡人数是多少?
朝鲜战场中国伤亡人数是阵亡183108人(其中34000人为非战斗死)。
朝鲜战场美国伤亡人数是阵亡36574人(包括2830非战斗伤亡)。
美国:阵亡36574人(包括2830非战斗伤亡)、负伤103284人、失踪7926人、被俘4714人。
中国:中国的伤亡数据统计:阵亡183108人(其中34000人为非战斗死)、负伤383218人、25621人失踪、21400人被俘。
扩展资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1950年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韩国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
1953年5月朝、中军队发动夏季攻势,取得胜利,迫使美国于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中美双方伤亡比例 死亡人数是多少
中美军队在朝鲜3年战争的伤亡比例大致约为2.7比1。 这场战争中,中国先后240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后面统计总耗资25亿美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先后出动了34万人,其中美国就占30多万人。美国耗资400亿美元。另外,韩国军队近60万人。
抗美援朝中美双方各死亡多少人
美军伤亡26万左右抗美援朝中美伤亡对比,韩国军队伤亡114万左右抗美援朝中美伤亡对比,中国军队伤亡65万左右,北朝鲜军队伤亡40万左右。
据有关统计,中国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共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6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的25亿美元)。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3年8月14日公布,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包括毙、伤、俘)109.3万余人。
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是147万余人。美国与韩国官方公布各自作战减员数字总和为113万余人(不包括其他“联合国军”作战减员)。
美国在朝鲜战争纪念墙上所刻的数字为死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伤103284人,总计172847人。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目的,支持了朝鲜人民,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稳定了朝鲜的局势,保卫了中国大陆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无论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乃至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
第一、这场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第三、这场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环境,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四、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锻炼,特别是取得了现代条件下依靠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的宝贵经验。
第五、中国人民经过这场战争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中美各伤亡多少人
韩战是一场大乱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部队众多。
联合国军一方死伤统计比较准确,根据维基英文网页:阵亡178,426 人,失踪 32,925人,受伤566,434人,其中美军阵亡36,574 人,失踪 7,926 人,受伤103,284人,被俘4,714人,
中朝军队由于传统上忽视伤亡统计,所以维基英文给出的是大致范围,阵亡:约367,283–750,282人,受伤686,500–789,000人,其中中国官方公布的志愿军阵亡人数152,000–183,000 人,受伤383,500 ,失踪:4,000–25,000 人,被俘:7,110 人。而美国方面统计的志愿军伤亡为:阵亡400,000以上,受伤:486,000人。合计伤亡886,000人以上。
基于无法验证的援引国内网页某处消息来源,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某位部下曾经宣称志愿军伤亡合计约九十万,与美国公布的伤亡数据较为接近。
至于题主要相信哪一方,悉听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