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洛阳邙山为什么不能挖(洛阳邙山为什么不能挖掘)

KTV免费预定 2022-12-17 8

本文目录一览:

邙山上究竟有多少古墓?为何邙山成为了“亡人之乡”?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生和死非常讲究,于是也流传出这样子的一种说法,出生地最好的地方是在苏州和杭州,而死后归土绝佳的墓地则是在洛阳的邙山。这其实是因为,蒙山的风水非常的好,历代以来有不少的帝王葬在这里。根据不完全统计邙山上的墓地一共约有970多个。而邙山成为亡人之乡也是因为历朝历代很多有名的人都想葬在这里。

一、邙山的风水

邙山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在洛阳地区比较优渥的,它处在黄河和长江的交界处,而且地底下还没有一条山脉,有水又有山脉,这在风水学中就是龙脉之处,是绝佳的风水宝地。所以才会有六个朝代的帝王都埋葬在这里。而且邙山的土质非常好,向下挖15米左右土地都比较干燥坚硬,非常适合用来搭建地下陵墓。既通风又不会因为下雨而引起地面潮湿,所以这样子的宝地也受到了世人的争相追捧,都以葬在邙山为荣。

二、邙山的墓地

是考古学家的发现从周朝开始到后唐这个期间,洛阳都是作为历朝历代的主要都城,所以洛阳是存在它的重要战略意义,因为洛阳有利的地形优势,所以成为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地方。爱上洛阳的环境十分清新舒适,统治者也喜欢待在这里。在邙山发现了很多古墓,这也给考古学家们带来了一个麻烦,因为很多历史资料的短缺,导致这些墓地无从查起。对于考古学家来说,这可以说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下,考古学家终于可以在邙山地区长期进行文物研究。

三、邙山的考古意义

经过考古学家不懈的钻研,最终发现邙山地区埋藏了24位帝王。可以说是我国埋葬最多帝王的地区。由此也在一定程度完善了我国东汉到后唐时期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考古界的一大创举。

古时候很多的王侯将相埋葬在洛阳,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洛阳邙山洛阳邙山为什么不能挖,归葬了历代上千位王侯将相洛阳邙山为什么不能挖,形成了中国最大洛阳邙山为什么不能挖的古陵墓群遗址。大大小小的陵墓“挤”在一起洛阳邙山为什么不能挖,古人称其“无卧牛之地”。然而,这些生前显贵却几乎无一能享身后安宁,同古墓历史同样悠久的盗掘、破坏早已让这座地下宝藏“伤痕累累”。

为了保护这座“东方金字塔”,洛阳日前通过邙山陵墓保护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实施。与之配套,洛阳还将启动一系列保护与开发计划。

邙山,绵延于洛阳、孟津、偃师三境,背山面河、地势开阔。据介绍,邙山地区汇集了自两周至明清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其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邙山陵墓群是邙山地区古墓群的主体,包括东周、东汉、曹魏等6个朝代的帝陵及其陪葬墓群,主要是一些大型封土墓。

据统计,邙山陵墓群占地面积756平方公里,地跨7个区县,包括20多个乡镇,360多个自然村,文物保护区内约有20万人口。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诗道出了洛阳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邙山陵墓群就是历史最好的“日记本”。但时至今日,邙山陵墓群972座大型封土墓中,近2/3的古墓冢封土已损失殆尽,仅有339座尚存留有墓冢。

“历史上,邙山陵墓群所遭受的破坏主要来自战火和有组织、大规模的盗掘。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城,把邙山上的墓也挖了不少,现在邙山上考古发掘有时还能发现一些红土。”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研究室主任严辉说。

同时,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洛阳,自然也就免不了历史上大小军阀对于地下宝藏的垂涎,有组织或私人的盗墓也使得邙山陵墓群这座“东方金字塔”伤痕累累。“邙山之上,十墓九空”是洛阳人北邙盗墓之盛的形象描述。

在20世纪初,邙山盗墓已呈现高度的专业化、集团化。其间,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结束,盗墓基本得以遏制。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邙山盗墓死灰复燃。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蚕食和侵占,也使其遭受严重破坏。

邙山,为何被称为“亡人之乡”?

中国有一句关于人类对生死所在地的向往,就是人们更喜欢诞生在苏州和杭州,然后死后葬在北邙。由此可以看出北邙是人类希望将生命的终点留在的地方,因为北邙是一个风水绝佳的宝地,然后历史上有二十四位帝王都藏在这里,所以这也成为普通人一生所追求的可以被安葬的地方,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诗人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提到北邙这个词,所以北邙也被称为亡人之乡。

一、北邙的地理位置

风水是我国历史中,一门渊源流传比较神秘的学问。而北邙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固然非常优秀,但是在黄土高坡上,像北邙这样子的宝地还有很多,为什么叫北邙成为了亡人之乡呢?要想了解原因,我们首先要从洛阳说起。从周朝到东汉,再到后面的后唐等各个朝代,都会把洛阳作为自己的都城。在洛阳的1000多年的历史中,先后有24位帝王被发现,在北邙建墓,可见邙山非常重要。

二、关于北邙的故事

根据民间传说东汉的第一任帝王刘秀,在给自己建造陵墓的时候,曾经参照先帝的陵墓。改变了汉朝以来陵墓建立覆斗形状,以山为陵的格式。并从其他的地方引入水源到自己的陵园,使自己的陵园跟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这样就不容易被盗墓者发现自己的目的所在。而刘秀这个主张有点类似于黄老学派中的清静无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由此也让北邙成为历代风水中心中的圣地。

三、北邙人类心中的地位

唐宋时期我国很多诗人在写作的时候都提到了北邙,由此可以看出,北邙在历朝历代都是比较受推崇的。不仅是因为北邙的风水好,再加上有帝王陵墓安在于此,增添了北邙的价值。

那个叫邙山的地方

如果你知道邙山,那么你一定会在古诗词中读到它。在中国,很多诗歌曾经咏赞这里。晋人陶渊明诗云:“一旦百岁后,相与归北邙。”白居易诗云:“贤愚贵贱同归尽,北邙冢墓高嵯峨。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高歌。”金代元好问《北邙》曰:“驱马北邙原,踟蹰重踟蹰。千年富贵人,零落此山隅。”唐代诗人王建有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白居易则留下了“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的诗句。看来,北邙山是古往今来人们理想的作古之地。

如果你没有导游,想到北邙山来,那么,我相信你一定会来到邙山镇。这是一个怎样的镇子呢?它和别的任何城郊附近的村镇都没有区别。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侵蚀的这片土地,仍然是灰白色的。镇子的人们仍然每天是忙忙碌碌的:骑车的,开车的,上班的,上学的……这镇子附近有很多采摘新鲜蔬果的大棚,这些大棚都是这些勤劳的农民赖以生计的资源。可是邙山镇,并不能代表真正的邙山。北邙在哪里?北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据《河南府志》记载,自邙山之首白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峰。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

从洛阳城中北看,已经看不到山,看到的只是一片片高楼,行走在邙山上,你也感觉不到山,感觉到的只是道路的起伏和房屋的零散,以及大片农田的漫漶。

但邙山确实就在脚下。它静静的蛰伏在那里,冷冷的俯瞰山下朝代更迭和世事变幻,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旧时的风水先生选择墓地多是依照“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的顺序而定。“觅龙”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所谓的“觅龙”就是寻觅“生气流动的山”。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6代共计24座帝王的陵墓及数以千万计的墓葬都寻觅到了洛阳的北邙山,以致“北邙山上无闲土”,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难怪洛阳的北邙山被人称之为帝王之山。这就是邙山被称为“中国之龙脉”的依据。

邙山之所以被人们誉为中国的龙脉,不单是中国的山脉所向,还由于紧邻古都洛阳及其这里虎踞龙蟠、钟灵毓秀的缘故,邙山紫气升腾, 同时,北邙山上的“首阳生云(凤山欲雨)”,带雨的云雾弥漫在凤山上,朦胧之中,凤山显露出它挺立的雄姿;还有“邙阳晚眺”,那灿烂多彩的漫天霞光,把整个邙山映照得遍地辉煌,更显露了帝王之气。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千百年来,从汉魏至隋唐,经五代到宋元,无数帝王将相,富商巨贾,文人雅士,寻常百姓都葬于洛阳邙山。历代吟咏北邙山的诗文和地下地上的碑碣墓志等,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邙文化,北邙文化是河洛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邙山之上古墓众多,“无卧牛之地”。邙山葬有6代24位皇帝。加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如果再加上普通老百姓的陵墓,总数要达到几十万座。

在探明的这些陵墓中,大家熟悉的帝王特别多。比如说,东汉光武帝刘秀、西晋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曹魏的曹丕、曹睿、蜀汉刘禅、南唐后主李煜等等帝王,都埋在这里。历史上知名人物更多,比如说 吕不韦、班超、孟郊、狄仁杰、石守信等等王公大臣、诗人、学者也埋在了这里。

为什么中国历代那么多帝王将相死后喜欢葬在邙山?究其根本,这种说法的兴起还是因为北邙山符合了风水宝地的各项指标。在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中,山是沉稳渊博的象征,水则代表着灵动变通,山水合理搭配便是上佳风水,也预示着墓主人可以在死后枕山蹬河,俯视天地万物。虽然北邙山谈不上气势巍峨,但其起伏也别具韵味,再加上怀抱黄河,背山襟水的地势足以称作天下一绝。

中国的邙山,也影响到了国外,韩国的首尔城也有座邙山,很多人死后埋在那里。韩国学者认为,韩国人“魂归邙山”的观念可能起自中国唐代。据文献记载,当时洛阳太学3万人,其中韩国留学生约占十分之一。他们之中未能回国,客死异乡的200多人被合葬在邙山,称作“韩园”,其他学成回国的学生不仅带回了学术典籍,也带回中国的风俗和礼仪,将首尔附近的一座山命名为“邙山”,一条河命名为“洛东河”。

我在参观洛阳古墓博物馆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韩国的旅行团。这些人中,五六十岁以上的学者居多,他们参观时候谦逊敬仰的神态,令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从古至今,山上的盗墓行为虽说并未彻底停止,但对墓葬群破坏最严重的却是近代,还是由一条铁路所引起的。公元1905年,清政府向比利时借款修汴洛铁路,在北邙山南段时就地取土,结果不断挖出古墓,出土的文物基本被在场外国修路的技师买光,随后被陆续寄回欧美。

一听说地里挖出来的东西值大钱,许多胆大的村民们开始四处搜挖古墓。古墓是那么多,那么明显,就是高高耸立的一个个土堆。所以这些盗墓的人,就把这个盗墓做当成了发财的途径。在他们的“引领”下,北邙山的几十座村庄争相效仿,马坡村的一个叫李鸭子的人,为找墓发明了洛阳铲。自上个世纪初以来的100多年间,神奇的“洛阳铲”,使得中国古墓葬最集中的洛阳邙山地区十墓九空,古物大量外流。“洛阳铲”由此恶名远播。但是,如今洛阳铲也成了考古的标配

如今洛阳铲已经成为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19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赠送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而现在,都有电动的洛阳铲了。

如果你要到洛阳来,不能不来北邙山,欢迎大家都到九朝古都洛阳来参观旅行,同时,见证洛阳北邙文化的博大精深。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