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白银价钱(白银价钱是多少)

KTV免费预定 2023-01-02 8

本文目录一览:

纯银一克多少钱

925银价格 24-40 元/克。

但是我们平时购买的是925银首饰,并不是交易所价格,需要加入一些工费。因工艺不同价格也不同。925银回收的价值比交易所价格低。

相关说明

纯银,即为含量接近100%的金属银。银化学性质不活泼,但由于银与硫有特殊的亲和性,在空气中即能缓慢的生成硫化银而使其变黑,使银不纯。而且在自然界中银易与铂等金属混合,故生活中的“纯银”一般指含量99.99%的白银或者含量92.5%的925纯银。

由于银本身的特性,使得100%的银质地很软,很容易划伤,而且不适宜越来越精细的工艺要求,以及现代流行饰品越来越丰富和夸张的造型要求。再加上100%银容易变色和失去光泽,因此,1851年,Tiffany(蒂芙尼)公司推出第一套含银92.5%的银器后,925银便迅速变成为银饰的主力,并成为国际上鉴定银饰是否为纯银的标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纯银

为什么三生银记的银子那么贵

银条需要手续费,并且如果纯度高,具有了投资和收藏价值,算的就不只是银的克数的价钱了。白银6块左右,手续费大约10块左右,总价就达到了16-18元/g。

白银市场上的银条投资品种,主要分为实物白银投资和在实物白银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白银投资衍生品,衍生品主要有白银期货、白银期权等,而实物白银投资则主要有银条、银币和白银饰品等。

拓展资料

1.市场上有投资银条,加上手续费总得价格在20元/g左右。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投资银条价格都是商家自己制定的。

2.有些商家会根据基础银价,添加一定的手续费,眼下据此定价的投资银条单克价格大约六七元;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定价,不加收手续费,一般的银楼都采取这种方式,眼下据此定价的投资银条单克价格可能会超过10元。

3.各银楼经销投资银条的手续费会有不同,因为进货渠道、人工和经营费用及物流、税费等各有不同。这手续费由店家自行确定,没有相关部门统一规定。

4.投资银条和工艺银条的售价差别,主要与制作工艺有关。工艺银条厂商设计、打样、制作等都需要投入,工艺越高价格就越高。这种银条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品,可以保值也可欣赏。

5.最后从投资角度来看,不论是工艺银条还是投资银条,后期回购价差不多。因此,如果纯粹想投资,可以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家购入,但应去正规商家,以免买到假货。

6.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购买实物白银,无疑是最为简单、稳当的投资途径,而且白银抗风险能力最高,兼具收藏价值和功能。实物银条适合人群更适合于进行家庭资产配置以及初学者和保守稳健型投资风格的群体。

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初中的时候白银价钱,当时读《水浒》读《射雕》什么的,刚开始读的时候,看那些大侠去吃饭,“啪”掏出五两碎银子或者二两碎银子,我第一反应白银价钱:有钱。咱们的反应,一说到银子,就是钱。后来就觉得不太对,怎么哪个大侠去吃饭,他都能掏出几两银子来?这个银子在古代到底值不值钱?后来我查过一些资料以后才知道,古代大侠是真有钱啊!

在唐朝的时候,当时有记载的是贞观年间1两银子,能买200斗米。这个200斗米,算到今天差不多是2360斤,就按照3块钱一斤,那个时候还真值七千多块钱。那看来,如果那个时候大侠摸出3两银子来,是真挺值钱的。当然这银子也贬值,到了开元年间,1两银子可能也就值3500块钱左右了。就是1两银子只能买一斗米。

我另一个很感兴趣的朝代就是宋朝。1两银子的购买能力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600—3200块钱这个范围。其实弄明白这个事,就解决了我一个小疑问。当时看《射雕》的时候,为啥这个黄蓉和郭靖一见面,黄蓉就看上了郭靖了呢?你说郭靖呆呆傻傻的也不会说话,武功也不好。而黄蓉,千金大小姐,对郭靖一见钟情,这个怎么也解释不通。后来很多人说傻人有傻福或者是人傻运气好之类的等等。

后来搞明白这个银子值钱这个事情之后,这个事情就想通了。黄蓉和郭靖吃的头一次 饭,郭靖同志买单,花了20两银子。这个20两银子,按照刚刚的算法,至少也要三四万块钱。这个什么概念?我在大众点评查了一下,现在能查到的现在最贵的饭馆,人均消费7000块。那黄蓉和郭靖那顿饭,人均消费得2万块左右。我估计顶级三星米其林也到不了这个价。所以我好像就明白黄蓉为什对郭靖一见钟情了。

在《红楼梦》里,贾府的一餐螃蟹花了24两银子时,刘姥姥感慨道,可以够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开销了。从这里可以看到,银子在清朝的时候,购买力就变低了,但是还是能够达到一两银子值人民币200-300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银子的购买力在唐朝的时候最高,清朝的时候最低。但是总的来说,银子的购买力还是很值钱的。

这个问题回答不少,但是靠谱的不多,对于大部分的回答者而言,仿佛白银价格是固定的,其实历朝历代根本不一样。

汉代银价

以汉代官方银价为例:

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千。(《汉书·食货志》)

这是说,朱提银的成色好,8汉两为1流,价值汉五铢钱1580枚,其他的银子8汉两,价值1000汉五铢钱。

西汉1斤,从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重量可知,一枚等于一斤,称量为247克到250克左右,汉代一斤为十六两,则1两=15.43克或15.625克。

朱提银1两=197.5五铢钱,它银1两=125五铢钱。

需要注意的是,汉代一直到唐和北宋,白银一直不是流通货币,只是一种贵金属,这种贵金属的官定价格,实际上与实际流通计价的铜钱的“购买力”是直接挂钩的,而铜钱的铸造流通量,哪怕在一个王朝的几百年内,也是不同的。

所以,除了用米价进行约略折算,没有任何可以贯穿2000年的一般等价物,而历史记载的米价又和货币量、地区、丰欠、消费人口直接相关,最多就是个大致判断。

比如,

汉文帝时,粟至十余钱。(《史记·律书》)

今张掖以东,粟石百余,刍藁粟数十……本始中,金城湟中,谷斛八钱。(《汉书·赵充国传》,宣帝时事)

元康四年,比岁丰,谷石五钱。(《汉书·宣帝纪》,宣帝时事)

永光二年,是时岁比不登,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汉书·冯奉世传》,元帝时事)

需要注意的是,汉文帝时行三铢钱,汉武帝后才行五铢钱,而五铢钱铸造了一百多年才280亿枚,在宣帝、元帝时代,五铢钱的货币供应量实在不多,边地谷价便宜,很大成分上来自于“钱荒”,即“钱贵物轻”。

如果按照宣帝时面临羌人战争时的标准,张掖以东的粟价,则1两它银也不过买1石粟罢了。

汉制,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120斤,则汉代一石粟相当于今天30千克,也就是60市斤小米,三解到京东上搜了一下,最便宜的小米1市斤(500克)价格是6.8元。

也就是说,汉代1石粟=408元人民币,当然,这是精小米,古人算一般称量为原粮,还要削掉一定比例,此处先忽略了。

大体上,可知,西汉1两白银=408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25.5元人民币。

同样的算法,以宣帝丰收时粮价为准。

则1两银=125钱=25汉石=1500市斤小米,则为10200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661元人民币。

要注意的是,上述价格等于差了25倍,这种数据的差距,在相关记载中毫不少见。

唐、五代银价

唐代用银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银饼、银铤不少,不过主要是皇室赏赐和折算“轻货”(体积小、价值高,利于长途运输的货品)顶租庸调,使用时也往往是以重量计量,也因此成为一种财富储备。

黄金一斤为饼,百饼为簉,至有百簉。银五倍之。(《南史·武陵王纪传》)

这种熔金为饼的储藏财富,这是汉晋南朝以来的传统,只是考古所见的唐代银饼要小得多,最大的约为唐代50两,小的也有10两规制的,可见并没有形成固定形状的银币,仍为“轻货”用。

至于具体的与商品挂钩的银价,则记载更少,只能以唐之后五代十国的后蜀为例了:

伪蜀广政中,凡银一两,直钱千七百。(《续资治通鉴长编》)

此时的后蜀也通行的是唐代开元通宝钱的规制,粮价如下:

孟昶广政十三年,是时蜀中久安,赋役俱省,米斗三钱。(张唐英《蜀檮杌》)

10斗1石,则蜀国1石米为30钱,五代一斤合596.82克,一两合37.30克。

1700钱可换56.67唐石=6800唐斤大米=8116.752市斤大米

京东袋装大米500g最便宜的是4.8元,则总数为38960.41元人民币。

即唐代、五代十国时1两白银约等于38960.41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1044.51元人民币。

北宋、南宋银价

咸平中,银两八百,金两五千。(《续资治通鉴长编》)

(景德四年)诏河东路所辞戍兵白金每两直以一千为限。(同上)

(熙宁八年)蜀州。银每两官折二贯三百文足,市价一贯六百文,九年,银每两官折二贯二百文足,市价一贯四百文。

(政和六年)官中支钱此曹,每两请官价钱一贯四百文足。

这是从北宋真宗朝到北宋徽宗朝选取的几个数据,基本上,银价在不断上涨,当然,北宋的货币投放量也不断增加,仍面临“钱荒”。

看看米价:

景德四年,诸路丰稔,淮、蔡间麦斗十钱,粳米斛二百。

熙宁七年,以上等粳米每石为千……中等粳米斗为钱八十五文,零粜与贫民。

政和五年,白米市价为百二十。

真宗朝,1两银子只够买米4——5斛,最多716.18市斤,*4.8元/市斤=3437.664元人民币,1克白银=92.1625元。

神宗朝,1两银子只够买中等粳米2.7石,386.73市斤,*4.8元/市斤=1856.304元人民币,1克白银=49.7668元。

徽宗朝,1两银子够买白米1.16石,139.2宋斤,166市斤,4.8元/市斤=796.8元人民币,1克白银=21.3619元。

南宋的折银价相对稳定,绍定元年(1228年)前,银1两折钱多为三贯三百文。

德祐元年(1275年),银每两一十四贯二百八十五文,银每两价钱七贯三百六十文。

再看米价:

嘉定十六年(1223年),和籴米石,每石计官会三贯七百五十文。

德祐元年,麦每石三贯七百三十。

也就是说,南宋宁宗、理宗时代,银1两,折米1石左右(以纸币会子计价,实际上,白银比纸币吃香),也就是说,1两银子够买米1石,143.23市斤,*4.8元/市斤=687.504元人民币,1克白银=18.43元。

南宋末年,银1两,折麦3.8297石,548.55市斤,京东的小麦粉是3.7元/市斤,即2029.64元,1克白银=54.4142元。

明清之后的计算不少,此处就不赘述了,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严格的学术意义上,纯属扯淡!纯属扯淡!纯属扯淡!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虽然三解已经尽量寻找时间贴近的对应物价数据,但是仍没有考虑上述几个时代粮食计量单位的“石”和重量计量单位的“石”的具体区别(因为太麻烦了),只是简单计数,同时,没有计量铜币、纸币币值的具体不同,在操作上并不严谨。

当然,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来说,已经够用了。

因为,在古代社会,哪怕一个年份,相隔不远的不同地区,由于人口结构、水旱灾害,甚至行政特色,都会带来诸多的不同,在今天我们看起来应该大致均平的物价,在古代社会可能隔着一道山就天差地别,更重要的是,由于物流流通的发达程度,以及货币投放量的不同,也会产生看似匪夷所思的结果,哪怕是离我们更近一些的明清社会,一样如此。

所以,本质上讲,这种古今对比,毫无意义。

对于普通人最有意义的就是,千万不要把武侠小说和清宫戏里看来的随手二两银子当做古代生活的常态,还有什么汉朝、唐朝甩出一把银票来,这都属于编剧无知,我们不能跟着犯蠢。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