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我的支教生涯全文阅读(我的支教生涯完整版t×t下载)

KTV免费预定 2022-11-15 7

本文目录一览:

我的支教生活

虽然我我的支教生涯全文阅读的支教经历只有不到三个月我的支教生涯全文阅读,却足够影响我的一生。

我们当年师范毕业后分配工作,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所以我在老家一农村中学教学。这一待就是八年。终于有机会调进城里工作。

进城教学两年,教育局要求各校年轻教师去农村支教。(农村被借调进城教学的称学习)好在校长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明确说了我的情况,已经在农村教过学了,不再去支教。于是,派了两个刚毕业来校的年轻教师去乡下了。

第三年,换了领导,文件精神也变了。想要晋级评职称,必须有支教经历,否则一票否决。除了支教过的俩年轻人,我在学校属较小的了,咱要进步呀,还没晋级呢,报名去支教吧。当我签字时,教导主任一再强调这是自愿报名,这是“被自愿”吧。

当年我已经在城里买房,孩子上小学了,老公在外地工作。支教的学校是本市最北边的一个中学,没有班车,我还不会开车。当地中学和小学有些教师在城里居住,我的支教生涯全文阅读他们自己出钱租了一跑乡镇路线的大巴车,每天早上在城市的几个道路口定点停车,专门接送这些人。每天来回路上要花费三个小时,所以早晚两头看不见太阳。

带着美好的憧憬和一腔热情,九月一号来到新的学校,瞬间感觉回到了我上初中的年代。一进门的门卫室门口挂着一块长条铁,是用来上下课打铃的。2009年啊,还没电铃。校园的地面还是土质的,偶尔几条小道铺了水泥。操场更是风沙随时起雾的光秃秃土地。厕所是旱厕,农村那种土坑。第一次走进去把我吓得跑出来了,蛆蝇乱动,实在憋不住了才敢去一回厕所。

这个中学是附近十几个村合并的,有的孩子每天自己骑自行车十几里路来上学。中午在学校自己解决午饭。我看到多数人是干啃方便面,或者吃馒头辣条。学校没有食堂和餐厅,只有给老师们做饭的地方,有锅炉房,每天蒸馒头。孩子们可以去买馒头,菜只供老师。一到中午放学,村里开小卖铺的那家就用地排车拉着方便面面包等各种零食堵在校门口了。校东有个集市,五天一集,我逛遍整条街也没找到一家小吃店。村里人告诉我,想找饭馆要去镇上,有十几里地。

条件艰苦,咱是农村长大的,没关系,不就是一年吗。好在学校领导照顾,只给我安排一个班的语文课,本年级共六个班,一男老师教一个班,另两个女老师各带俩班。我发现这里的老师穿着很朴素,男女老师都是短发,穿运动鞋,衣服颜色多是黑和深蓝,尤其是天冷时的羽绒服。我的到来在孩子们眼里就像天外来客。我也不是太时尚新潮的人,但我的烫发,我的皮靴,我的皮衣毛裙,还是深深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当我问班里五十多个学生谁家里有电脑时,只有一人举手。任凭他们再喜欢我,这个班的语文课该怎么教。好在我也是有了十年工作经验的人。期中考试时,我班的成绩竟然在六个班中第一。教导主任在开学科会议时说,不亏是从城里来的老师。我只不过认真做事罢了,与从哪里来无关。

那年的天气与今年相似,十一月份就开始下雪,很冷,下了好几场。学校自己烧锅炉供暖,效果很差。我也入乡随俗,让老妈给我用棉花做了厚厚的棉袄棉裤,保温要紧。办公室里坐不住,一下课我就去操场和学生一起跳绳、踢毽子、跑步。自己买了一个暖风扇小太阳带去办公室,领导不让用,怕我影响教学用电。我只能在午休时候偷偷用一会儿。

在支教两个月后,我的身体终于撑不住了,感冒发烧,请假回城看病,第二天就瘫在医院了。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再也没能回到课堂。

后来才知道,当年我校另一个支教的女老师,根本没有去农村,只是换了一个城里的学校。我就是一贯不懂人情往来,自我清高,不知道吃了多少亏。

现在,每年还有支教的活动,但是变了味,名额有限,都争着去农村。因为支教的老师,除了正常工资外,这一年补贴两万元,每月还补生活费。一般人是得不到机会的。我的支教生涯全文阅读你懂的。

我的教学生涯就停留在那次的支教,于是我失去了许多许多……

2018-04-12支教随笔

去年暑期自愿报名加入乡村支教的队伍。暑期结束后开始了我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自己开车没离开过县城的我,于2017年9月1日早六点五十满怀欣喜打开高德地图导航独自一人驱车前往远离县城七八十里的潞灌中学。虽然路漫漫,车多多,但是我仍对新的环境充满憧憬。

多半个小时的路程后导航提醒我到达目的地。漂亮的教学楼赫然屹立于乡村田野间,一路驾车的紧张心情此时终于放松下来。这,就是我新的工作环境,我要一如既往的热爱我的工作。

新的领导同事新的工作环境新的教学科目我很快适应下来。

日月如梭,转眼支教生涯还有两个多月就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收获太多太多。我知道了在远离县城的农村有一座漂亮的中学,漂亮的教学楼、漂亮的操场、漂亮的学生公寓、漂亮的教师公寓。在这远离县城的中学有一支领导有方的、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在这远离县城的这支教师团队,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朴实无华、和蔼可亲的教书育人。

此时,对这里,对这里的环境 ,对这里的同事无比的留恋和不舍。这一年的支教生涯,在我的人生中即将留下了绚烂的一笔,我将这份记忆永存,我的记忆中永远有这美丽的校园、敬爱的领导老师和可爱的学生们!

125我在大山深处支教的那一年(完结篇)

回想中的往事已被抽去了当初的情绪,只剩下了外壳。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岁月匆匆,仿佛一恍惚之间,21年就过去了,我也从同事们口中的“小左”变成了“老左”;从当时一个刚入职的年轻人变成了年轻老师眼中的前辈。

这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里也经历许多的艰难困苦,酸甜苦辣,但我只要想起那段支教的生活,就会觉得什么都能过去。

那段经历把我骨子里的坚韧性格完全的挖掘了出来。

现在想想,作为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每一段生活都是无法预知的,但一定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当你熬过了那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后,总有一天,你会遇上生活的美好和小欢喜。

从教学点调回校本部,我又在那工作了三年,后来条件成熟之后,我调回了现在的乡镇学校,结婚生女,离父母也近了,工作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当年和我在一起的同事们也各有各的境遇:那年正年富力强的陈老师的和付老师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但现在仍然在一线的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

那个在泥巴路上也爱穿白球鞋、骑山地自行车的小高老师,后来调出大山,还改了行,却因在一次家族聚会上食物中毒  ,英年早逝,那年他才结婚,妻子怀胎六个月,他的遭遇令人嘘唏不已,感叹世事无常。

曾经和我亲密无隙的李老师也为了女儿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远调他乡,去一个四线小城当了小学老师。因为相距太远,我们长期没联系,处于失联状态。

随着交通条件和山区办学条件的改善,三个教学点都只办了两届初中,就停办了,学生们全部归到位于乡镇所在地的校本部,轮流派年轻教师到初中教学点支教已成为历史,当初办在大庙里的小学也早就搬迁到山脚平地上新建的水泥楼房里了,还有了教师和学生宿舍,食堂,条件好了好几倍。

后记:今年春天开学后的一个周末,在小区外遇见了一位以前熟悉的人,那段山里生活的经历如潮水般向我涌来,本来只想简单的记录一下那段历史,可一写起来就收不住,能想起的越来越多,是那么的清晰难忘,已经尘封了好几年的往事,就好像只是前两年才发生的一样。

一天写一点,不知不觉的就写了上万字,直到今天,仍有意犹未尽之感,但生活要继续,人只能朝前走,写到这,也算是对过去的那段生活有了交代,该打住了。

愿前程多是坦途。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