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发轫和滥觞(发轫和滥觞区别)

KTV免费预定 2022-11-28 15

本文目录一览:

发轫和滥觞有什么区别

一、发轫的解释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

《楚辞·离骚》:“朝发轫于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轫,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

2、动用,动员。

《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轫,牋翰殊出。”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绝句,内一绝句云:‘万里青霄发轫时,驊骝绝足看奔驰。’”

二、滥觞的解释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2、指小水。

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

《初学记》卷十六引唐·虞世南《琵琶赋》:“强秦创其滥觞,盛汉尽其深致。”

4、波及,影响。这是“滥觞”的动词用法。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

5、泛滥;过分。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觞之患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滥觞

肇始 滥觞 发轫区别是什么?

“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肇始”即“开始”能接“于”。“滥觞”虽有动词词性,但是它的动词意思为“波及、影响、泛滥”之意,名词词性意为发端、开端。是不能接“于”字的。

“肇始”释义:

发端,开始。

1、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至鬻熊知道,而文王谘询,馀文遗事,録为《鬻子》。子目肇始,莫先於兹。”

2、清姚鼐《孙忠愍公祠记》:“观察以谓孙氏建功,肇始於忠愍,而无专祠,非所以表忠义以光后嗣。”

3、康有为《<味梨集>序》:“四五七言、长短句,其体同肇始於《三百篇》。”

4、柯灵《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一九四九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肇始。”

“滥觞”释义: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2,指小水。例如: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指出:“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4,波及,影响。这是“滥觞”的动词用法。例如:宋代魏庆之在《诗人玉屑·沧浪诗评》中评价盛唐诗时这样写道:“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

5,泛滥;过分。例如:《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

滥觞与发轫的区别

发轫有三义: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2、动用,动员。3、比喻事物的开端。滥觞有五义: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2、指小水。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4、波及,影响。5、泛滥,过分。

发轫的含义: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朱熹集注:“轫,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轫,骑不被鞍。”唐杜甫《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明徐霖《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轫,亲友皆无赆。”雷昭性《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轫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九载唐张怀瓘《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轫,牋翰殊出。”金元好问《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轫伊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轫之始,不可草草。”闻一多《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七:“中国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滥觞的含义: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清钱谦益《南京吏部右侍郎顾起元父国辅赠通议大夫制》:“朕闻黄河之水,源可滥觞。”

2、指小水。南朝宋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初学记》卷十六引唐虞世南《琵琶赋》:“强秦创其滥觞,盛汉尽其深致。”唐刘知几《史通·序例》:“滥觞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清王韬《<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漆园;怪诞之说,滥觞乎《洞冥》。”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4、波及,影响。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宋陈亮《复胡德永书》:“亮方一切置门外之是非,而求其自容于天地间,倘可以免,凡今所召,皆数年前余波之所滥觞也,决不敢以是自沮。”

5、泛滥,过分。明叶子奇《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觞之患矣!”《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清昭连《啸亭杂录·嘉庆初年谏臣》:“福文襄王康安虽屡立战功,然所历封疆,苞苴广进,没后复膺重典,未免滥觞。”

阅读
分享